同样是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中国和印度的反应可谓“高下立判”,普京终于看清,谁才是更可靠的“真朋友”。
对于特朗普宣称“莫迪承诺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的炒作,印度不能继续保持沉默,却也没有把话说死。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中,并未就“是否和俄油一刀两断”明确表态,而是“顾左右而言他”,表示会增加购买美国能源,想要“蒙混过关”。这种看似“精明”的做法,其实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印度不愿得罪美国】
印度“打太极”,想要继续“骑墙”
毫无疑问,印度这样含糊其辞,说白了就是不敢轻易得罪美国,但更不愿牺牲经济利益。
作为一个石油来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印度约1/3的原油依赖俄罗斯,且俄油以大幅折扣供应,仅2022年以来就为印度节省了约170亿美元。
这些资金对印度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尤其在能源价格波动的当下,突然切断俄油供应将直接推高国内通胀,冲击民生与工业成本。
再加上俄印之间大量的军火贸易,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印度是不能也不敢和俄罗斯石油做“切割”的。
然而,在俄油问题上,美国同样不是好惹的,特朗普近期以50%高关税施压,甚至威胁进一步贸易制裁,印度若强硬拒绝,可能面临出口市场萎缩和外资信心下滑的风险。
因此,印度选择“不明确承诺停止进口”,既给美国留出“印度已妥协”的解读空间,以缓和关税压力,又保留俄油进口的灵活性,避免能源安全链条断裂。
这很符合印度“骑墙”的外交传统,希望在大国博弈中左右逢源。
此次面对美俄双重压力,印度既不愿像过去那样高调驳斥美国,也不愿公开食言,这种策略本质上是将决策窗口后移,根据未来美俄态度和国际油价变化灵活调整,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利益。
更重要的是,印度试图通过模糊回应向各方传递信号:对美国,它释放“愿意配合”的姿态以换取关税让步;
对俄罗斯,它暗示“政策调整是渐进的”,避免被视作背叛盟友;
对国内民众,则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说辞掩盖外交妥协的本质。
这种“外交太极”虽被印度国内的反对党批评为“惧怕美国”、“缺乏透明度”,却是莫迪政府在美俄夹缝中生存的唯一选择——毕竟,其经济规模与军事实力尚不足以支撑绝对强硬的立场。
【印度的“强硬”一戳就破】
中国硬气反制,不惧美国威胁
与印度的含糊其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美国挑衅的明确反击。
当特朗普以同样的理由威胁中国“停止购买俄油”时,中国直接驳斥其“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强调与俄罗斯的正常经贸合作“正当合法”;
当英国紧跟美国脚步,以毫无根据的借口制裁11家中国实体时,中方迅速严正交涉,警告“损害中方利益必将遭坚决回击”。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面对霸权威胁,妥协换不来尊重,实力才是硬道理。
中国的底气源于无可替代的全产业链优势与超大规模市场。
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不仅能保障自身能源安全,更能通过稀土、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反制外部制裁。
美国加征关税?中国有足够内需市场和出口替代选项消化冲击;美国搞技术封锁?中国在5G、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已形成“去美化”产业链。
更重要的是,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为全球企业提供增长机遇,任何试图与中国“脱钩”的行为最终只会伤害自身——这正是中国敢于对特朗普“不许报复”警告嗤之以鼻的底气所在。
反观印度,尽管同样面临美国压力,却因自身短板陷入被动。
其工业体系尚不完整、市场规模有限、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导致其在与大国博弈时缺乏足够的反制工具。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印度既无法像中国那样通过全产业链韧性消化冲击,又难以找到替代俄油的稳定供应源,最终只能在模糊表态中寻求“战术喘息”。
这种对比恰恰凸显了中印外交策略的根本差异:中国基于实力自信,选择直面挑战;印度则因实力不足,依赖“战略模糊”周旋。
【印度的“骑墙”是常态】
俄罗斯看清楚,谁才是更可靠的合作者
对于俄罗斯而言,这也是一次看清楚“中国和印度,谁才是更可靠合作者”的绝佳机会。
印度在美俄之间的摇摆并非个案,其“三分钟热情”的投机倾向已多次暴露。如今面对美国压力,又迅速向美国能源进口问题“松口”,全然不顾此前“抗争到底”的强硬形象。
美印这种双向投机的地缘策略,让俄罗斯不得不警惕——印度的“友谊”往往建立在短期利益之上,而非长期战略互信。
相比之下,中国的可靠性体现在三个维度:
其一,中国始终明确支持各国开展正常经贸合作的权利,反对将能源问题政治化,同时对美西方霸权行径坚决反击。
这种“底线清晰、手段多样”的策略,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为俄罗斯提供了稳定的战略协作空间。
其二,中国不仅是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之一,更在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与俄形成深度互补。
即便面临外部压力,中国仍能通过自身市场与产业链韧性,确保合作不受根本性冲击。
【中国用实力带来确定性】
其三,中国反对单边制裁和阵营对抗,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相比之下,印度虽常以“战略自主”自居,但其投机性行为往往加剧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
对俄罗斯而言,印度的“骑墙术”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额外筹码,但唯有与中国这样坚持原则、实力雄厚且战略清晰的伙伴深化合作,才能在全球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