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人:前一秒还兴高采烈、活力四射,下一秒却陷入绝望、消极厌世?他们不是“戏精”,也不是“矫情”,而是可能正在经历一种被严重误解的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平均发病率为2%~3%。在中国,双相障碍患者占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总数的1%~1.5%。大多数患者初发年龄在20~30岁,近些年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

一、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在情绪的高涨与低落之间反复切换,如同坐上了情绪的“过山车”。这种情绪波动并非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双相情感障碍涉及躁狂、轻躁狂、抑郁发作和混合发作四种情绪状态,这些状态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双相情感障碍类型。常见类型如下:
1.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至少经历一次躁狂症发作,且症状持续一周以上。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抑郁症症状,但并非所有Ⅰ型患者都会经历抑郁。
2.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至少经历一次严重抑郁发作。同时,患者会有轻度躁狂症症状,这些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
3.环性心境:患者同时表现出轻度躁狂症和抑郁症的症状,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年。患者的症状不符合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或Ⅱ型的诊断标准,但症状仍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成因与症状
成因复杂:双相情感障碍的成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生物化学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参与其中。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人,其患病风险会相对较高。
症状多样:患者在躁狂期可能表现出异常兴奋、精力充沛、思维奔逸、言语增多等症状。在抑郁期,患者会陷入深深的绝望和无助中,他们可能失去对生活的兴趣,整日卧床不起。除了上述症状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认知扭曲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易被误诊: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复杂多变,且患者可能在躁狂和抑郁之间快速切换,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这导致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逐渐加重。

三、如何识别与应对双相情感障碍?
早期识别: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家人和朋友应关注身边人的情绪变化,特别是那些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的人。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劝导其就医。
专业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的基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则有助于患者调整心态、提高应对能力;社会支持则能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和实际的帮助。
自我管理:患者自身也应学会自我管理,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同时,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四、打破误解,给予关爱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偏见。他们害怕被误解、被歧视,更害怕被孤立。因此,我们需要打破这些误解,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消除偏见:双相情感障碍不是“矫情”,也不是“精神病”。它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精神障碍,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提供支持:对于身边的患者,我们应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实际的帮助。可以陪他们聊天、散步,或者一起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倡导理解:我们还应积极倡导社会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疾病,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它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理解它,并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他们就有可能走出阴霾,重获新生。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点亮希望之光,让他们不再孤单地面对这场“情绪过山车”的挑战。记住,每一次的倾听、每一次的陪伴、每一次的理解,都是对他们最宝贵的支持。
参考资料:
[1]王威。关注双相情感障碍,解码悲喜人生[J].健康,2024(3):42-46.
[2]付佳瑶,and郑兰兵。"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临床医学进展14.7(2024):1328-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