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药房藏着个“天然降糖方”?不花钱、没副作用,好多糖友都走对了

今天在药房发药,看着一盒盒降糖药递出去,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其实咱们身上就自带一个“降糖法宝”,不用处方、不用花钱,副作

今天在药房发药,看着一盒盒降糖药递出去,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其实咱们身上就自带一个“降糖法宝”,不用处方、不用花钱,副作用还小——没错,就是走路!特别是对血糖不太友好的朋友们,这事儿真值得好好唠唠。

您可能觉得走路谁不会?不就是遛弯儿嘛。但在我们医生药师眼里,这步子迈对了,真能帮血糖“踩刹车”。为啥?道理不复杂。当您迈开腿走路时,肌肉一收缩、血液流动加速,身体里那些四处“游荡”的葡萄糖(血糖)就被嗖嗖地拽进肌肉细胞里了。一部分当场“烧掉”给您提供能量,另一部分存起来当“备用燃料”(肌糖原)。血糖被这么一消耗、一储存,水平自然就下来了。这过程,可比很多药物起效的方式都来得“天然”。

关键是怎么走才更有效?研究还真给出了方向:不是随便溜达就行,稍微提点速效果更佳。比如,比起慢悠悠地散步(休闲速度),保持正常步行速度(大概每小时3-5公里,相当于十分钟走400-600米操场一圈半到两圈)能让糖尿病风险降低一些;如果能走出点轻快劲儿(每小时5-6.5公里),效果更明显;要是能走得非常快(超过6.5公里/小时),那对控糖的帮助就更大了。简单说,在安全、舒适的前提下,步子稍微快一点,肌肉“干活”更卖力,消耗糖的效率就更高。

时机也很讲究——饭后动一动,事半功倍!很多糖友关心餐后血糖高。告诉您个小窍门:饭后30分钟到1小时左右(别刚撂下筷子就猛走),出去走个十几二十分钟。这时候走,活跃的肌肉细胞能“自力更生”地多吸收葡萄糖,对胰岛素的依赖就少了,等于变相提高了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研究观察到,这个点去走走,能有效压住餐后血糖那个“尖儿”,效果挺实在。而且有个有趣的发现:把一天的运动量拆开,比如三餐后各抽10分钟快走,比一次性连续走30分钟,对控制全天的血糖可能更有优势。这对时间紧张的朋友特别友好,见缝插针就能做。

那具体走多快、走多少?给您个参考:

步速:尽量达到每分钟100-120步(不用死数,感觉比平时溜达明显快些,有点微喘但还能聊天就行)。

强度感觉:有个简单算法,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220 - 您的年龄)的60%到75%之间比较合适。感觉身体热了,呼吸加深但不太费力就对了。

坚持:别指望走一两天就立竿见影,贵在天天坚持。可以从短时间开始,比如每次饭后走10-15分钟,习惯了再慢慢加到20分钟、30分钟。午餐后时间通常宽裕点,可以适当多走会儿,但一定要循序渐进,别给膝盖、脚踝太大负担。

药师再唠叨几句关键点:

1.别空腹猛走,也别吃饱立刻剧烈运动,容易头晕或肚子不舒服。饭后歇半小时再动挺好。

2.走着走着如果觉得心慌、头晕、特别累,别硬撑,马上停下来休息。缓不过来得赶紧看医生。

3.脚丫子要保护好!尤其糖友们,神经感觉可能没那么灵敏。穿合脚、透气的鞋袜,走完回家脱袜子时顺便看看脚底、脚趾缝有没有磨破、起泡、红肿。小伤口在糖友身上是大麻烦,千万不能大意。

4.走路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该吃的药、该打的针、该控制的饮食,一样都不能少!必须遵医嘱。走路是帮您更好地管理血糖,让药物效果更稳当,减少波动,但它不能替代必要的药物治疗。

说到底,走路这个“天然降糖方”,最大的优点就是门槛低、好坚持、风险小。不用去健身房,小区里、公园边、甚至办公室里来回踱步都行。每天饭后抽点时间动一动,既稳了血糖,又强了心肺,还顺带放松心情,这笔“健康投资”稳赚不赔。您今天走了吗?

(科普小文,供您了解健康知识。个体情况千差万别,具体用药及治疗方案务必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