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三阅兵震撼世界,一向嘴硬的西方国家为何态度好多了。
接下来带大家分析分析。

9月3日,北京的天格外蓝,阳光洒在天安门广场上,给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增添了几分庄重与辉煌。
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阅兵式正式开始。
一列列整齐划一的队伍,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从天安门前缓缓通过。
他们的眼神坚定,透露出无畏与自豪。
从99A式主战坦克到04A式步兵战车,再到新型战略核导弹,每一款装备都代表了中国军事科技的最新成果。
这些钢铁巨兽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
首次亮相的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和“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蕴含着毁灭一切的力量。
鹰击-21高超声速反舰导弹如同天外来客,以其惊人的速度和突防能力,成为海面上的致命杀手。
而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的出现,更是颠覆了传统海战模式,只需一瞬,便能将目标化为乌有。
空警-600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盘旋于天际,宛如空中指挥官,掌控着整个战场的局势。
无人机空战体系与反无人机“铁三角”的亮相,则展示了中国在未来战场上的全新战术布局。
运20与轰6N战略轰炸机的编队组合,如同重磅炸弹,震撼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器装备和组合,标志着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此次中国阅兵有多强大呢?特别是高超声速武器,牛的一批!
高超声速是指物体的飞行速度超过5倍声速,也就是大于等于每小时6125公里。若以这个速度从北极飞到南极,只需要不到3个半小时。
高超声速技术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方向,高超声速导弹最大的优势就是飞得远、突防能力强,而且可以针对目标进行精准而猛烈的火力打击,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
“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等武器。
东风-17常规导弹首度公开亮相是在2019年国庆70周年盛大阅兵中。
与以往我们熟悉的圆锥形弹头不同,东风-17的弹头呈扁平三角锥形,有水平和垂直的短翼,这样设计的弹头飞行轨迹灵活多变,突防能力大大增强,能够全天候、无依托,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作为一种典型的高超声速导弹,东风-17的飞行轨迹并不是标准的抛物线。
当大型的火箭助推段把这种乘波体的战斗部推送到相应的高度之后,主要是在大气层的边缘,它的飞行轨迹会出现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会有打水漂的飞行模式,或者是弹跳的飞行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更好的突防,也可以让射程进一步延伸。
东风-17升级迭代的话,突防的手段可能会变得更加的多样化,比如说弹体的结构会变得更大。

除了飞得远之外,当乘波体战斗部在飞向目标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可能还有配套的诱饵弹头,针对对方的预警体系和反导系统进行最大程度的迷惑,让对方看不清哪个是真目标,哪个是假目标,突防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还有鹰击-21 ,它可以对严密设防的目标进行火力打击。
当一款导弹的名字当中有“鹰击”两个字,指的就是它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往往是在现代化海战的过程当中,针对对方的大型战舰进行远程火力打击。
这种高超声速的导弹系统,以水面舰艇作为平台进行发射,往往需要一个个头比较大的助推段,这样会给它一个很大的速度,也可以让它达到比较高的飞行高度。
这样的一种武器装备其实也可以在其他的平台上进行搭载和发射,也就是说,它也会呈现出家族化的发展模式。
“鹰击”系列最大的特点是以类似于弹道导弹的飞行方式,实现了远射程和突防能力的进一步强化,也可以针对地面的目标,尤其是严密设防的高价值目标进行远程火力打击。
也就是说,轰炸机可以在对方防空体系火力圈的打击范围之外,把空射型的高超声速导弹发射出去,突破对方的防空火力拦截,针对高价值目标进行摧毁,轰炸机可以在发射完导弹之后尽快返航,战场生存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如果在空基的平台上,比如在轰炸机上也是配备有带有助推段的这种高超声速的导弹,它的打击距离就会进一步延伸。
总之,高超声速导弹会根据它的使用环境、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搭载的平台的不同,它也会出现一种变化,以适应不同的作战体系以及不同的作战环境。
无人智能等新质作战装备无人战车、无人艇、无人机等亮相。
除了高超声速装备,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也是9月3日阅兵的一大亮点。
近些年在无人智能等新质作战装备领域,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两栖作战体系。
此次参与阅兵的有:陆上无人作战方队,受阅装备为侦打突击、扫雷排爆、班组支援等无人战车。
海上无人作战方队,受阅的新型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布雷系统,是海上作战的“奇兵利器”;
空中无人作战方队,受阅的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无人僚机、舰载无人直升机,可隐蔽突击、广域覆盖、自主协同。
无人化作战的时代已经到来,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用技术把战术推向新的高度。
无人装备以凌厉攻势重塑战场攻防格局,在保障链路中,辅助与运输类无人装备同样以精准高效的支援能力,构建起无人化保障的坚实后盾。

对于先进的无人艇、无人船,包括无人潜航器,最大的看点就是尺寸是越来越大,它可以实现多功能在一个平台上的集成。
比如在水下持续潜航的时间越来越长,不仅可以执行情报和数据的搜集任务,同样也可以携带一些水下作战的武器装备,像可以布放一些智能水雷,或者说使用它所携带的鱼雷,像潜艇一样可以针对目标去发动攻击,这都是无人潜航器尤其是大型无人潜航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反无人”能力的建设也很突出,此次受阅的反无弹炮系统、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成体系建设,是反制无人机的强大“铁三角”。
定向能武器在防范拦截低慢小目标的过程当中,具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一些微波武器可以有效地针对低慢小目标进行攻击,对它进行群体化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