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冬夜,北风如刀。
一位年过半百的将军独立城头,望着远处连绵的敌营灯火。他身形不高,面容平凡,唯有一双眼睛锐利如鹰。铠甲上血迹未干,手中握着一卷早已翻烂的《孙子兵法》。
“将军,士兵们都在问,我们还能守多久?”副将轻声问道。
王镇恶没有回头,只是淡淡说道:“告诉将士们,只要王镇恶一息尚存,长安就不会陷落。”
他的目光越过敌军营地,望向南方,思绪飘回了四十多年前的那个午后……
将门遗孤
东晋太元年间,北海剧县一户破落士族家中,一个男婴在五月五日降生。世俗认为此日生子不祥,家人欲将他送出寄养,唯有祖父王猛见到婴儿后哈哈大笑:
“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
王猛为孙儿取名“镇恶”,寓意镇除世间奸恶。他亲自教导孙儿读书习武,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小王镇恶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尤善兵法谋略。
然而好景不长,前秦在淝水之战后分崩离析,王猛病逝,家道中落。年幼的王镇恶随家人南渡,寄居江南。虽饱读诗书,精通兵法,却因北方流民身份,始终不得重用。
他常对友人自嘲:“吾怀韩信之才,却无萧何之识。”
这一等,就是三十年。
伯乐识马
义熙八年,已是东晋末年。权臣刘裕北伐南燕,凯旋归来,驻军渑池。
时任天门太守的临澧令刘侃对刘裕进言:“吾所知王镇恶,王猛之孙也。其人虽不善弓马,然胸有甲兵万千万,明公若欲成就大业,非此人不可。”
刘裕好奇召见。初见王镇恶,见他容貌平凡,身材短小,略有失望。然而一番交谈后,大为震惊。
“闻卿善兵法,试为吾言之。”刘裕命人铺开地图。
王镇恶不卑不亢,手指地图:“今姚秦据关中,内政不修,民心思晋。明公若欲取之,当出其不意,直捣长安……”
他详细分析了关中形势、用兵方略,见解精辟,令刘裕拍案叫绝。
“吾今日方知,将门真无犬子!”刘裕当即任命王镇恶为青州治中从事史,参议军事。
次日清晨,王镇恶独自来到江边,望着滔滔江水,眼中含泪:“祖父,孙儿终遇明主,必不负您期望!”
奇袭江陵
义熙十一年,割据荆州的刘毅拥兵自重,意图对抗刘裕。
刘裕召集众将商议:“刘毅不除,必为大患。然江陵城坚兵精,强攻难下,诸将有何良策?”
众将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王镇恶出列道:“明公若信得过末将,愿率一支水军,奇袭江陵。”
有将领质疑:“江陵距此千里,如何奇袭?”
王镇恶胸有成竹:“末将计算过,若乘蒙冲小舰,昼夜兼程,不过四日可达。刘毅必不防备。”
刘裕沉吟片刻,拍板定策:“就依卿言!予你百舰,精兵二千。”
临行前,王镇恶对将士们说:“我等此行,名曰‘刘兖州西上’,刘毅必以为是自己弟弟的援军。”
果然,王镇恶舰队沿途连破数关,直抵江陵城外。守军见来船悬挂刘兖州旗号,果然未加防备。
距城二十里时,王镇恶命全军弃船登岸,每船留一二人,对岸竖旗鸣鼓,制造大军仍在船上的假象。
“将军,为何弃船?”部将不解。
王镇恶解释:“我军人多,若全部登岸,敌军必知我虚实。今留人在船,可使敌疑我有大军在后。”
他亲率精锐,抄小路突至江陵城南,破门而入。刘毅仓促应战,败退入牙城固守。
当夜,王镇恶命人在牙城四面投撒刘裕手书赦文及自己亲笔信,动摇守军军心。次日凌晨,发现刘毅已趁夜率三百亲兵突围,在城郊树林中自缢身亡。
此战,王镇恶以少胜多,兵不血刃平定荆州,名声大振。
北伐先锋
义熙十三年,刘裕大举北伐后秦,以王镇恶为龙骧将军,领前锋。
临行前,刘裕执其手道:“今日之事,全在将军。若克关中,卿当为首功。”
王镇恶慨然应诺:“明公重托,末将必效死力!”
他率水军自汴水入黄河,溯流西上。后秦军队沿途据险防守,皆被王镇恶一一击破。
进军至洛阳,副将问道:“将军,是否等候明公大军?”
王镇恶摇头:“兵贵神速。我军连战连胜,正当乘势西进,若等大军,恐失良机。”
他命士兵饱餐一顿,次日即继续西进。沿途后秦守军闻风丧胆,多不战而降。
这日,大军抵达潼关天险。王镇恶登高远望,但见关城险峻,易守难攻。
部将面露难色:“将军,此关险要,强攻恐难奏效。”
王镇恶沉思良久,忽然笑道:“我有计矣!”
当夜,他派小股部队绕到关后山林,多树旗帜,广燃篝火,制造大军包抄的假象。自己亲率精锐趁黎明薄雾突击关门。
守关秦军见前后受敌,军心大乱,潼关遂破。
消息传至长安,后秦主姚泓大惊失色:“王镇恶何其速也!”
决胜渭桥
晋军突破潼关后,兵分两路:一路由沈田子率领,出武关;一路由王镇恶率领,直扑长安。
王镇恶率水军沿渭水西进,乘坐蒙冲小舰。为鼓舞士气,他命将士皆藏身舱内,使秦军只见行船,不见人影,惊为天兵。
距长安仅二十里,王镇恶命全军弃船登岸。
“将军,为何在此登陆?距长安尚有一段路程。”部将疑惑。
王镇恶正色道:“吾辈家在北国,今返故乡,岂可乘坐南船?此等船只,当任其顺流而去。”
他顿了一顿,扫视将士:“况我军深入敌境,退路已绝。唯有死战,方可求生!诸君努力,富贵就在今日!”
说罢,他亲自持槊当先,向长安冲杀而去。将士见主帅如此,士气大振,皆奋勇争先。
此时,姚泓亲率数万秦军在长安城北渭桥布防。王镇恶率军突击,与秦军展开殊死搏斗。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午后,双方伤亡惨重。王镇恶身先士卒,铠甲被血染红,犹自奋战不休。
正当战事胶着,突然秦军后方大乱。原来是王镇恶早先分出的奇兵从侧翼杀到,纵火焚烧秦军营寨。
秦军前后受敌,阵脚大乱。姚泓见大势已去,率残部逃回长安城内。
王镇恶乘胜追击,直抵长安城下。
功高震主
晋军攻入长安,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王镇恶约束部下,严禁扰民,长安秩序井然。
不久,刘裕率主力抵达。见长安城头飘扬的晋字旗,感慨道:“成吾霸业者,卿也!”
王镇恶亲自出迎,在长安城门口跪拜:“末将幸不辱命!”
刘裕扶起他,解下随身玉佩相赠:“卿之功绩,当载史册!”
然而,就在众人欢庆胜利时,危机已悄然而至。
沈田子等将领嫉妒王镇恶首功,在刘裕面前进谗言:“镇恶久居关中,其祖王猛曾事苻秦,恐有异心。”
更有人翻出旧事:“闻王镇恶攻入长安后,私藏姚秦府库珍宝,其心难测。”
刘裕虽未全信,但心中已生疑虑。不久,因北方局势有变,刘裕急需南返,临行前召集众将。
“吾今南归,关中防务托付诸位。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共守长安,互为犄角。”
这个安排,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英雄末路
刘裕南归后,北方匈奴夏国主赫连勃勃趁机来犯。
沈田子与王镇恶在用兵方略上屡有分歧,矛盾日益激化。义熙十四年正月,沈田子诈称刘裕密令,邀王镇恶至傅弘之营中议事。
王镇恶不疑有他,单骑赴会。刚入营门,伏兵四起。
“沈将军,此是何意?”王镇恶厉声质问。
沈田子出示伪造手令:“奉太尉令,王镇恶图谋不轨,就地正法!”
王镇恶仰天长叹:“吾志在复汉室,北定中原,奈何死于自己人之手!”
话音未落,刀斧加身。这位叱咤一时的名将,终年四十六岁。
消息传至建康,刘裕大惊失色,追赠王镇恶为龙骧将军、青州刺史,谥号“壮侯”。然而关中晋军自此离心离德,不久即为赫连勃勃所破,北伐成果付诸东流。
尾声
数十年后,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一位老将军在长安城头对年轻将领讲述往事。
“当年王镇恶将军就是在这里,以孤军坚守长安,力抗夏军。”
年轻将领好奇问道:“听说王将军不善骑射,如何能成为一代名将?”
老将军望向远方:“为将者,勇在谋而不在力。王将军深谙兵法,奇正相生,临机决断,此真大将之风也。”
“可惜啊,”年轻将领叹息,“如此名将,竟死于内斗。”
老将军默然良久,缓缓道:“乱世之中,功高震主者,往往难善终。然青史昭昭,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夕阳西下,长安城头“壮侯”旗迎风招展,仿佛还在诉说那个名将辈出的时代,以及王镇恶——这位从乱世中崛起,如流星般划过夜空的传奇将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