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动汽车
加地方政府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
当地时间11日,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省长基纽致信加拿大总理卡尼,要求联邦政府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100%关税。基纽在信中表示,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做法“引发了双边贸易战,对加拿大西部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
加拿大地方政府:要求联邦政府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
当地时间11日,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省长基纽致信加拿大总理卡尼,要求联邦政府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100%关税。基纽在信中表示,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做法“引发了双边贸易战,对加拿大西部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说未来电动汽车将实现充电免费,甚至成为赚钱工具,这想法太酷了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说未来电动汽车将实现充电免费,甚至成为赚钱工具,这想法太酷了!目前车用磷酸铁锂电池性能不错,按单次续航500公里算,富余的循环次数电池包最大可储能“炒电”近15万度。车网互动是关键,到205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至少3.5亿辆,车载储能容量超240亿千瓦时,和中国当前每天消费总电量相当。用户、企业、地方政府参与构建能源互联网平台,三方都能受益。国家也在上海等9个城市开展车网互动示范工程。感觉未来开车不仅不花钱,还能赚钱,太让人期待了!未来电动汽车:从自动驾驶到“赚钱工具”的价值革命当自动驾驶技术逐步突破L4级落地瓶颈,电动汽车的产业边界正被彻底重构。“充电免费”从局部场景的福利升级为规模化可能,“反向赚钱”借助技术创新走进现实,这场以能源互动为核心的变革,正让电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蜕变为能源生态的价值节点,开启产业发展的全新维度。充电成本的消解是这场革命的起点,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正在让“免费充电”从愿景照进现实。车企的权益投放已形成示范效应,广汽昊铂为用户提供终身免费充电服务,通过专属补能网络构建基础保障[__LINK_ICON]。更具想象空间的是“隐性免费”模式:山东实施的分时电价政策中,深谷时段充电费用低至0.2元/度,年度充电成本可压缩至600元以内,近乎实现“变相免费”。而消费积分抵扣电费的创新玩法,则让日常购物与补能需求形成闭环,进一步降低用户实际支出。这些多元路径共同指向一个趋势:充电成本的消解将不再依赖单一补贴,而是通过技术降本与生态协同实现可持续运转。V2G(车网互动)技术的成熟,真正让电动汽车具备了“赚钱工具”的核心能力。这项被通俗理解为“共享充电宝”的技术,实现了车辆与电网的能源双向流动——车主可在夜间低谷时段低价充电,白天高峰时段反向放电卖给电网,通过电价差获取收益[__LINK_ICON]。武汉车主的实测数据显示,单次放电一小时即可净赚六十余元,部分活跃用户月收益已超万元[__LINK_ICON]。这背后是技术体系的全面成熟:广汽昊铂实现全流程对标国家电网标准,通过自研AI电池技术智能调节充放电流,最大限度降低电池损耗,再以动力电池终身免费质保打消用户顾虑[__LINK_ICON]。“赚钱工具”的价值落地,离不开“车企+电网+政府”的生态合力。广州作为国家首批车网互动试点城市,由广汽集团联合广州供电局打造的“汽车+电力”双链协同项目,已实现社区、园区、公交等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__LINK_ICON]。这种三方协同模式解决了关键痛点:政府提供政策背书与试点支持,电网开放峰谷电价差与需求侧响应通道,车企则负责技术落地与用户服务。当大量车辆接入系统,便形成了可调节的虚拟电厂,武汉近七十万辆新能源车若参与其中,可显著增强城市电网韧性,车主的个体收益与公共能源安全形成了正向循环。这场价值革命的深层意义,在于重塑了人与能源的关系。传统模式中,用户始终是被动的电力消费者,而电动汽车的角色转变让“用电者”升级为“能源参与者”[__LINK_ICON]。每一辆车都成为移动储能单元,在用电高峰时为电网减负,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既降低了电网调峰成本,又为车主创造了持续收益。这种分布式能源网络的构建,不仅是碳中和目标下的必然选择,更开辟了汽车产业的全新盈利维度——车辆不再是消耗资产,而是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能源资产”。当前,这场变革已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广汽建成全国最大V2G微网,落地两万根专用充电桩,形成可复制的商业范本[__LINK_ICON];全国已有9个试点城市、30个试点项目推进V2G规模化应用。未来,随着超快充技术降低补能时间成本,可再生能源降低充电基础成本,电动汽车的“赚钱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从自动驾驶解放双手,到V2G技术创造收益,电动汽车的进化逻辑已清晰可见。它不再是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连接出行、能源、消费的生态核心。当“充电免费”成为标配,“反向赚钱”成为常态,电动汽车将彻底改写产业价值公式,在绿色转型与民生福祉的双重维度上,书写下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通用汽车计划重推平价电动汽车Bolt
观点网讯:10月10日,美国通用汽车(GM)宣布,将重新推出平价电动汽车Bolt,起售价略低于3万美元,预计续航里程255英里,并采用特斯拉北美充电标准。公司表示,新车将在关税上涨与联邦电动车补贴减少的背景下上市,以缓解消费...
专家敲警钟,全球车企遭遇比2001年更狠的“第二次中国冲击”
专家敲警钟,全球车企遭遇比2001年更狠的“第二次中国冲击”最近纽约时报发了一篇文章,专家大卫奥托和大卫汉森明确指出,全球车企面临“中国的第二次冲击”,而且比上一次冲击可要猛多了。这次影响的不光是产业层面,连科技层面都被彻底撼动。第一次冲击来自于1999年到2007年,当时中国依靠劳动力优势抢了纺织,家具等低端市场,而这次冲击则是从2023年开始起步。从2023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便迅速腾飞,从以前的缓慢上升到现在骤然爬坡,直接打的一大堆国外车企抬不起头来。到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已占全球58%,远超欧洲和美国总和,中国品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达到18%,已经主宰了整个市场。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从2023年起,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份额超过60%,彻底改写了全球电池产业格局。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占据了37.9%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占据了17.8%的市场份额,这两家就占动力电池55.7%的份额,成为了妥妥的行业巨头。而我们的成功绝非偶然,我们从1992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最终实现了从技术追随到技术引领的转变。最令老外担忧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已不再满足于本土市场发力,在海外扩张的速度令人惊讶。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47万辆,增长了130%,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欧洲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高地,已成为中国车企证明自己实力的舞台。中国车企在欧洲每多卖出一辆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就少一辆,现在特斯拉已连续7个月在欧洲注册量下滑,但比亚迪却猛增两倍以上。中国车企依托的就是全产业链的优势,中国掌控有电池,关键矿产供应链,2023年钴,镍等5种矿石精炼占全球比例全部超过50%。这让美国专家极为担忧,以前美国有64项高科技技术领先,现在中国已超越了57项,美国工业皇冠上的珠子已经快被我们薅秃噜了。目前的全球产业正在迎来一场由中国主导的电能化智能化革命,这一次的广度和深度,都超出了20年前的第一次中国冲击。更令西方担忧的是,如果说第一次冲击是在西方默认下出现的话,那么第二次中国冲击他们没有办法阻止,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之前的阵地被我们逐渐夺走。
【韩国国内电动汽车突破80万辆,环保车占比升至12.1%】韩国国内电动
【韩国国内电动汽车突破 80 万辆,环保车占比升至 12.1%】 韩国国内电动汽车累计登记数量突破 80 万辆,环保车普及速度正快速提升。与此同时,环保车在全部汽车中的占比也升至 12.1%,政府已着手探讨从 2035 年起限制内燃机...
小米欧洲连开两家旗舰店 计划2027年销售电动汽车
观点网讯:10月9日,小米在德国埃森和西班牙马德里同步开设两家旗舰店,并宣布到2025年底将欧洲门店数量扩展至10家,为2027年正式在欧洲销售电动汽车铺路。目前门店尚未展示汽车产品,但小米公关部门表示,未来展厅将引入实车...
奔驰三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环增22%,固态电池突破1200公里续航!
第三季度,梅赛德斯-奔驰纯电动汽车(BEV)销量环比增长22%,这得益于电动CLA在欧洲的首批交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长20%,推动xEV销量达到96,300辆(+10%)。10月7日,梅赛德斯-奔驰在官网发布第三季度销售情况。据悉,...
因高关税政策及电动汽车需求低迷!日产汽车计划停止向美国市场出口Ariya电动
因高关税政策及电动汽车需求低迷!日产汽车计划停止向美国市场出口Ariya电动车。
超级增程车来了,纯电续航450km,综合1500km,成未来解决方案
超级增程车来了,纯电续航450km,综合1500km,成未来解决方案最近车企逐渐发现,开增程式车型的人主要还是用纯电跑,只有在跑长途之类时才会使用增程器。这就给车企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路,可不可以加大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把增程式汽车真正变成纯电动车,而油箱只是为了应急,尽量小一些呢?所以今年下半年,有大量车企开始尝试转变,并研发了纯电续航里程为460km以上的增程式汽车。这些增程式汽车不光是纯电续航里程高,综合续航里程更是能超过1500km,而且还采取了800V超快充,高压平台15分钟便可补满310km的电量,怎么看都和纯电动汽车差不多了。最关键的是纯电续航里程高了,也并没有出现像很多测评者分析的会大幅度提高价格的事情,主要原因就是电池价格一直下探,从成本上来说给了新能源车企更多的底气。比如30万级别内理想L6,阿维塔07等增程式SUV的纯电续航里程都在200km出头,而今年新发布的纯电续航400km以上的几类车辆价格却和这些车型差不多,这就是成本下降所带来的优势。这样会让消费者在选择增程式汽车的时候,会主动将目光放在纯电续航里程更高的车型上,毕竟台彩电冰箱大沙发只能带来短暂的愉悦,但加大续航里程才是最真实和长久的。纯电续航里程超过450km,就已经超过了很多10多万的纯电车型。毕竟纯电动汽车刚问世的时候,超过500km就已经算是高端车辆,因此严格来说不叫增程式汽车,可以说是一款自带超充装的电车。据业界分析,今年增程式汽车的销量还会持续增加。尤其是高纯电续航里程的车辆还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现在也有越来越多车企想要入局增程式汽车。之前我们说增程式和插混车都是新能源转型的过渡技术,但从目前业界的反应来看,混动汽车开始逐渐被抛弃,增程式汽车却被视为未来的终极方向。毕竟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对长途出行的需求更是用户的刚需,高续航的增程式汽车优势根本就无法拒绝。超级增程车的出现,就意味着增程车从过渡方案向主流选择开始选转变。虽然没有太高的技术,但确确实实切中了用户使用的痛点。而对消费者而言,它可日常通勤,又可长途旅行,冬季低温下又极为可靠,这种全场景适应能力,会让他们下定最后的购车决心。
国庆上了高速才明白,600km续航的电动车不够用,老司机一语道破
国庆上了高速才明白,600km续航的电动车不够用,老司机一语道破买电动车的人最怕什么?就是国庆等长假时候上高速,100%会遇到充电排长队,这时候才明白什么叫里程焦虑。很多人刚买车时觉得600km续航里程怎么着也够用,结果这次国庆时发现了,到处都堵成一锅粥。开纯电动汽车的只能拿号充电,一等至少就三个小时。尤其是车辆速度一旦快了,续航里程根本就跑不到600km,能跑个400km就算谢天谢地,而且还要留出充足的找服务区的电量,导致真实单次续航里程最多300km。这就是纯电动汽车跑高速的尴尬情况,为什么会遇到这种尴尬情况呢?本质就是,现在的新能源电车电量虚标太过厉害,标称的续航里程是基于ctc这种理想化测试工况才得出来的,比如说匀速行驶,温度适宜,不开空调,少用电器,但高速路况不是这样的。尤其是长假时候,绝大多数人都着急赶路,这时你还想匀速行驶,速度适宜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交警一路巡查,要求所有人都提高车速。而一旦车辆速度达到120km,车辆就必须要克服空气阻力的成倍增加。就像是骑车时速度越快,风阻也就越大,更费劲。再加上开空调,听歌之类的,续航不打折就怪了。结合各大平台的数据,如果是续航里程600km的车辆,大家伙在高速公路上能安心跑的距离也就是300km到360km之间,这还是在驾驶平稳,路况较好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像本次国庆节这种大堵车或者极端天气或者坡度较多的路线,可能连300km都跑不到。举个我刚刚从高速下来的例子就知道,本来计划补能一次就能到达目的地,结果没开多久,表显续航只剩90km,此时距下一个充电站有45km,这时请问你着不着急?。这时必须要关掉车里所有没用的用电设备,将车速维持在90km左右,快速路是不敢跑了,老老实实跟在大车屁股后面,就怕趴窝在高速路上。这绝对不是个例,也不是杞人忧天,就算开700km的长续航版,在高速公路实际最多敢跑350km,车速一旦超过每小时110km,电耗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很多纯电动车司机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当龟速车慢悠悠行驶,其实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因此,如果你家中只有一辆纯电动车,又偏偏想要开纯电动车长途出门,在国庆节如此拥堵的情况下,建议你还是放弃这个打算,毕竟什么时候出去玩不行,非要跑到景区看人山人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