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寒衣节:冬月来了!未来30天,做到这6点,晚上少出门,以免影响健康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一古老传统,包含着人们那质朴又温暖的挂念,就好像家中长辈的嘱咐,总归是两句话:天气变凉,不要忘记把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一古老传统,包含着人们那质朴又温暖的挂念,就好像家中长辈的嘱咐,总归是两句话:天气变凉,不要忘记把厚衣服穿上,心里可别忘记那些离去的亲人。

寒衣节和清明、中元节差不多,都是人们用来抒发思念与关怀之情的日子,较为形象的习俗,便是“送寒衣”。

这份心意同样也给到了身边的亲人,古时候,女儿在这一天会给父母送棉衣,夫妻二人也互相提醒要增添衣服,北方很多地方还讲究吃饺子、面条,觉得吃了热食,冬天可以安稳地度过。

寒衣节不存在什么忌讳,反而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关怀,是对自己、对亲人温和的体贴,不过是借着天气转凉这么一件事,让人们顺理成章地想到要照顾好自己。

一、仲冬之月从何而来

其实是古人在长期观察自然现象中总结出来的,自夏至过后,阳气逐渐收敛,直到冬至达到低点,如今这段时间,白昼变短,黑夜拉长,寒意也由凉转冷,在古人看来,正是寒气不断加重的阶段。

这实际上是在说明,此时从发散状态转变为收敛状态,我们气血也应当跟着慢下来。

夜里少出门这句话,经常被人误解,它本来的意思,是让我们避开夜间的寒气,夜里天气寒冷,容易侵入身体的阳气,阳气可以帮我们抵挡外界的寒气,夜里阳气本来就应该静静地调养,要是一直受寒,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

《黄帝内经》中讲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话的意思是天黑了就早点去休息,等太阳升起来再起来,这不是刻板的硬性规定,而是一种提倡人体遵循自然节律的理念。

二、未来这30天,你可以试试这几个小方法

穿衣重保暖

寒衣节的习俗,是提醒人们天气转凉不要忘记增添衣物,特别是脖子、腹部以及脚踝,这几个部位经络比较多,要是受凉便容易感觉不适。

饮食宜温润

天气变凉之后,喝些温热的粥、汤就很不错,早上来一碗小米粥,晚上来一碗萝卜汤,传统习俗里寒衣节吃饺子,也是符合吃热的,身上暖的说法。

作息随日光

尽量在夜里11之前入睡,如果早上有条件的话,就稍微晚起一点,这样对保养阳气有好处。

运动求温和

锻炼可以选择有太阳的上午或者下午,只要身上有一丝温热的感觉,不过要留意不要出大汗,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受风寒冻”,达到活动开的程度便行。

情绪宜安宁

冬天里外面冷清,人容易烦闷,多在家让自身的心静下来会更好,寒衣节那种安静的思念,自身就是让心安稳下来的过程。

泡脚暖身心

睡前用温水来泡脚15分钟,水温比体温稍微高一些,泡到全身暖就行,可以让身体获得放松,对睡眠也有帮助。

其实,仲冬之月和寒衣节的传统讲究相近,多留意自身,夜晚若没有必要就不要外出,多待在屋内调养身心,让身体渐渐适应寒冷天气,要是实在需要夜间外出,穿得暖和些就可以,不必过于担心。

寒衣节,这个充满温情的日子,每到这时,通过送寒衣这种方式更要记得挂念家人,也要清楚照顾好自己,希望大家都能用更舒适的方式,把冬天过得暖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