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气温下降,医生叮嘱糖尿病人:宁愿睡到中午,也不要轻易做这几事

一入秋,天还没亮,被窝就像长了钩子,怎么也不想爬出来。可偏偏有些糖尿病人,习惯早起晨练,一边哈着白气,一边打太极、快走,

一入秋,天还没亮,被窝就像长了钩子,怎么也不想爬出来。可偏偏有些糖尿病人,习惯早起晨练,一边哈着白气,一边打太极、快走,觉得越坚持越健康。

这时候医生最想说的是:宁愿你多睡一会儿,也别做某些“看似健康”的事,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让血糖“坐过山车”。

天气一冷,糖尿病人的身体变化往往比常人更明显。外界气温降低,人体为了保暖,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肝脏释放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尤其是清晨,原本就是血糖波动的高发时段,加上寒冷刺激,更容易引发清晨高血糖现象,而这对血管的伤害,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有研究发现,糖尿病人在清晨外出锻炼,反而更容易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交替波动。这是因为寒冷会让皮肤血管收缩,胰岛素吸收速度变慢,药效延迟,表面上看血糖稳定,其实体内已经悄悄失衡。再加上早晨空腹,运动一多,肝糖原耗尽,低血糖就可能突然袭来。

医生常说:“宁愿你睡到中午,也别清早硬撑着出去锻炼。”这不是偷懒,而是保护。特别是中老年糖尿病人,清晨血压、血糖波动大,心脑血管事件也多发,一场早锻炼可能不是强身健体,而是“冒险行动”。

除了早起锻炼,气温骤降时,糖尿病人还应格外注意几件常被忽略的小事。第一件事就是忽视保暖。很多人觉得自己穿得够多了,实际上四肢冰凉、手脚麻木,说明血液循环已经受阻。

糖尿病人本身就存在末梢循环障碍,一旦保暖不当,更容易诱发糖尿病足、冻疮、甚至感染。

第二件事,是擅自调整用药剂量。有些患者以为“冬天血糖高”,就自作主张加量;也有人怕低血糖,自己减量。

这种做法极其危险,因为药效变化并非静态,气温、饮食、活动量、情绪波动等都会影响血糖反应。擅自改药,可能让血糖更不稳定,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昏迷。

第三件事,是饮食“保暖”过头。天冷时,不少人爱吃火锅、红烧肉、糯米饭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想着“贴贴秋膘”。

可这些食物升糖指数高,脂肪含量大,会加重胰岛负担,让血糖在不知不觉中飙升。尤其那些甜辣酱、蘸料,含糖量惊人,吃完一顿,血糖可能高得“出圈”。

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在冬季减少喝水。觉得不出汗,也不渴,其实这是个误区。冬季空气干燥,体内水分流失快,若不及时补水,血液容易变粘稠,增加血栓风险。

而血糖高本身就会造成脱水,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水分摄入不足的糖尿病人,更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大、尿糖增多等症状。

情绪也是冬季隐藏的“血糖杀手”。天冷日短,人容易情绪低落、焦虑、抑郁,而这些情绪变化会通过神经系统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影响血糖。

不少患者在冬季会出现“情绪性进食”,一边难过一边吃糖果、零食来“自我安慰”,结果血糖越吃越乱。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疾病,不仅仅是血糖升高那么简单。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大脑、视网膜、肾脏、心脏等多个系统。

冬季气温骤降,更容易诱发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这些并发症才是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从预防角度看,糖尿病人在冬季要做的并不是“拼命运动”或“猛吃保健品”,而是科学控糖、规律生活、合理饮食、注意保暖、规律用药。比如晨练时间可以向后调整,选择阳光充足、气温相对较高的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并且建议在饭后1小时左右,避免空腹运动。

饮食方面,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西兰花、菠菜、芹菜等,它们能延缓糖分吸收,稳定血糖;主食可以适量选择全麦面包、燕麦、玉米糊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少油少盐,控制总热量,是饮食管理的关键点。同时,注意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节食断餐,保持血糖平稳才是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糖友还要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通过电子血糖仪每日记录,形成规律记录表,便于医生评估用药和饮食方案是否合理。有些人觉得监测太麻烦,其实这是避免并发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除了身体健康,心理调节也不能忽视。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风险,特别是节假日临近、天气寒冷时,不妨通过听音乐、晒太阳、适度社交来改善情绪。如果长期情绪低落,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而不是“硬扛”。

冬季常见的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也会干扰血糖控制。糖尿病人一旦感染,容易造成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飙升,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预防感冒、接种疫苗、增强抵抗力,是每个糖友在冬季必须重视的事情。

有研究显示,冬季糖尿病并发症的住院率要比其他季节高出约15%-20%。这不是偶然,而是身体在寒冷环境下的真实反应。糖尿病人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每个小疏忽都可能成为“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起一大早顶着寒风运动,不如安心在温暖的屋子里多睡一会儿,等阳光升起,气温回暖,再选择适合的方式锻炼。健康不是拼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尤其是糖尿病人,更要懂得顺应节气、合理安排日常起居,才能让身体稳如泰山。

冬天不是拼毅力的季节,而是拼智慧的时节。糖尿病人若想安稳过冬,就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暖、嘴上有度、手里有表。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对糖尿病管理的精准把控。

简单一句“宁愿睡到中午,也别早起乱动”,背后藏着的是医生对患者血糖安全最深的关心。不是偷懒,而是珍惜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懈怠,而是科学的自我保护。真正的强者,不是硬撑,而是懂得适时松弛、合理进退。

参考文献:

[1]李雪梅,王丽娟.糖尿病患者冬季血糖控制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6):45-48.

[2]赵莉,陈丽华.糖尿病患者冬季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20,(56):82-85.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