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美国最新民调一出炉就炸了锅:55%的受访者直言,特朗普政府的高额关税把家里的钱包掏空了。

超市里,加州主妇丽莎拿着购物小票手抖:“去年10美元能买3大盒鸡蛋,现在顶多买两盒,钱越来越不值钱。”
街头采访里,从民主党到无党派,甚至近三成共和党人都在骂:关税没保护 jobs,先把生活成本抬上了天!这波“税痛”,到底坑了谁?
钱包大出血:7成人被菜价逼疯,6成人交不起水电费
关税这玩意儿,听着是政府对外国商品征税,实则每一分都掏了美国人自己的腰包。
最新民调数据扎心到刺眼:70%的美国人说食品杂货支出涨了,60%抱怨水电费更贵,还有40%被医疗、住房、汽油的高价压得喘不过气。
德州的卡车司机汤姆最有发言权。他跑长途的油罐车,加满一箱油比去年多花87美元,一个月下来光油钱就多掏300多。
“老板说运费涨不动,关税把成本都摊给我们了。”汤姆翻出工资条,扣除通胀后实际收入比去年降了12%,“养家都难了”。
食品货架成了“涨价重灾区”。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进口水果价格同比涨18%,蔬菜涨15%,连面包都贵了9%。
俄亥俄州的单亲妈妈萨拉算了笔账:以前每周买菜花80美元,现在直奔120美元,孩子想要盒进口巧克力都得犹豫半天。
“政府说关税能保护本土产业,可超市里美国产的牛奶也跟着涨,这哪是保护?是抢钱!”萨拉的吐槽,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声。
更要命的是连锁反应。进口钢材加征关税后,建筑成本飙升,新屋均价同比涨7.3%;家电关税让冰箱、洗衣机价格普涨10%-15%,刚需品一个都躲不开。
55%的民调反对率,根本不是数字,是无数家庭攥紧钱包的无奈。关税这把刀,没砍到别人,先割了自己人的肉。
党派裂了:96%民主党人怒喷,连共和党都反水29%
这场关税引发的不满,直接撕开了美国的党派裂痕,连共和党内部都开始“反水”。
民调里的党派数据太颠覆:96%的民主党人彻底不认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几乎是全员反对。
民主党众议员亚当·斯密在国会听证会上怒拍桌子:“所谓的‘关税保护’,就是让美国民众为政府的错误决策买单,这是赤裸裸的掠夺!”
无党派群体更清醒,72%的人明确表示不买账。他们既不看党派立场,也不听政治口号,只认钱包的真实感受。
“我不管谁当总统,能让菜价降下来才是真的。”独立选民迈克的话很实在,“现在关税把日子搅得一团糟,谁支持谁傻。”
最意外的是共和党阵营。虽然多数仍站在政府这边,但已有29%的共和党人公开反对——要知道,这可是特朗普的“基本盘”。
爱荷华州的农场主鲍勃就是其中之一。他种的大豆因为对方反制关税,出口量暴跌40%,价格跌了近三成,而进口农机的关税又让成本涨了20%。
“我投了他,但现在后悔了。”鲍勃对着枯萎的豆田叹气,“关税没救了农业,倒把我们逼上了绝路。”
这种分裂早有苗头。美国商会10月的报告显示,68%的企业主反对继续加征关税,其中包括大量共和党支持者的中小企业。
“企业要生存,就得涨价;消费者买不起,生意更差。”共和党支持者、餐馆老板托尼吐槽,“这是恶性循环,政府根本不懂做生意。”
当连自己人都开始质疑,关税政策早已不是“政治正确”,而是众矢之的。
谎言戳破:6成人看清真相,关税从来不是“保护盾”
超过六成受访者在民调里戳破了一个真相:关税不仅推高了美国通胀,还把本国和被征税国家的经济都拖下了水。
所谓的“保护本土产业”,根本是个伪命题。美国制造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加征关税后,制造业岗位不仅没增加,反而减少了1.2万个。
原因很简单:很多美国工厂依赖进口原材料,关税让原材料涨价,工厂要么裁员降本,要么倒闭关门。
印第安纳州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厂老板无奈表示:“进口钢材涨了25%,我们的零件卖不动,只能裁掉15个工人,这就是所谓的‘保护’?”
通胀的锅,关税得背大半。美联储前主席耶伦早就警告,关税是“通胀的重要推手”,会直接推高商品价格,挤压家庭消费。
事实果然如此。美国10月CPI同比上涨3.7%,其中商品价格涨幅占比超60%,而这些涨价商品里,近半数受关税直接影响。
普通民众最直观的感受是:工资没涨,物价飞涨。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1%,远低于通胀增速,实际购买力一直在降。
更讽刺的是,被征税的国家也没惯着。对方反手出台反制措施,让美国的农产品、能源出口遭重,形成“双输”局面。
堪萨斯州的小麦种植户杰克就惨了,原本每年出口3000吨小麦到海外,反制后销量砍半,仓库里堆着的小麦都快发霉了。
“政府说会补贴我们,可那点钱连成本的零头都不够。”杰克翻出补贴支票,金额还不到损失的15%,“这是把我们当炮灰啊!”
现在越来越多人看清:关税不是“保护盾”,而是“双刃剑”,砍向别人的同时,也把自己割得鲜血淋漓。
当55%的人骂醒,当6成人看清,当连共和党都开始反水,这场由关税引发的“民生危机”,早该停了。
毕竟,政治口号再响亮,也填不满老百姓干瘪的钱包;政策说辞再好听,也挡不住物价上涨的脚步。美国民众要的不是“关税大战”,是能买得起菜、加得起油的安稳日子。
而这个简单的需求,在政客的博弈里,却成了奢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