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秋天进补,春天打虎”,十月的风一吹,餐桌上的话题自然就转到了“贴秋膘”上。不过进补未必非得大鱼大肉,《食宪鸿秘》里早有记载“薯蓣润土,栗实健肠”,古人早就懂得用最朴素的食材来调养身子。
寒露过后,早晚温差大了,很多人开始觉得手脚发凉。这时菜市场里一个个油亮亮的糖炒栗子摊前排起了长队,那阵阵香气勾得人走不动道。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聊聊板栗,秋后这宝贝比羊肉还养人!建议要多吃,健脾暖胃,我家一周吃5次
俗话说“八月的梨枣,九月的山楂,十月的板栗笑哈哈”。十月的板栗正当季,它不仅香甜软糯,还能健脾补肾、活血止血,正适合应对秋天的凉燥。
板栗
板栗别名栗子、毛栗,属于壳斗科植物。河北的迁西板栗甜糯细腻,北京的怀柔板栗软糯香甜,江苏的宜兴板栗则更适合做菜。为什么十月要多吃板栗?因为它富含不亚于粮食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充足热量,还含有维生素C和多种B族维生素。它的淀粉结构特殊,口感粉糯带甜,不管做主菜还是配菜都很出彩。
板栗做法:
板栗烧鸡:
1,生板栗去皮备用,鸡肉切块焯水。2,锅里放油,加入姜片、葱段爆香,倒入鸡块翻炒至微黄。3,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和冰糖,翻炒均匀后加水没过鸡肉。4,水开后加入板栗,转中小火慢炖20分钟。5,最后大火收汁,撒上葱花。板栗吸饱了鸡肉的汤汁,粉糯中带着鲜美,比肉还受欢迎。
板栗焖饭:
1,大米淘洗干净,板栗去皮切半,五花肉切薄片。2,锅里少许油,将五花肉煸炒出油,加入香菇丝、板栗一同翻炒。3,然后倒入大米,加适量生抽、盐调味,一起翻炒均匀后转入电饭锅,加入比平时煮饭略少的水,按下煮饭键。煮好的板栗饭香气扑鼻,板栗的甜糯与米饭的香软完美融合。
板栗红枣汤:
1,板栗去皮,红枣洗净去核,一同放入锅中,加足量水。2,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30分钟,最后加入适量冰糖或红糖。煮好的汤水清甜,板栗粉糯,红枣软烂,暖胃又暖心。
板栗各地特色吃法:
在河北迁西,人们喜欢用新鲜板栗做栗子面窝头,将晒干的板栗磨成粉,与玉米面混合蒸制,粗粮细作,香甜可口。
在浙江绍兴,有道传统名菜栗子糕,将板栗煮熟捣泥,与糯米粉、糖混合,模具压制成型后蒸熟,是秋日茶点的最佳搭配。
在广东,栗子糖水颇为流行,板栗与百合、莲子一同慢火熬煮,最后加入冰糖,清甜润燥,很受当地人喜爱。
挑选板栗有小窍门:
1,看颜色:新鲜的板栗外壳呈深褐色,富有光泽。如果颜色发暗无光,可能存放时间较长。
2,捏硬度:用手指轻捏板栗,感觉坚实饱满。若有空软感,说明果肉可能已经干瘪。
3,看形状:选择一面扁平、一面圆弧的板栗,这种通常果肉饱满且易于剥皮。
4,挑大小:中等大小的板栗往往比过大的板栗口感更细腻甜美。
板栗储存小技巧:
1,通风储存:将新鲜板栗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摊开摆放,可保存一周左右。
2,冷藏保存:将板栗装入保鲜袋,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存一个月。
3,冷冻储存:煮熟或炒熟的板栗去壳后,分装放入冷冻室,可保存半年。,
4,晒干储存:将板栗剥壳后晒干,做成干板栗,可保存更长时间。
板栗科学搭配:
板栗搭配肉类,如板栗烧鸡、板栗炖排骨、板栗红烧肉,不仅能去油解腻,还能实现蛋白质互补,提升营养价值。
板栗搭配主食,如板栗焖饭、栗子面馒头、板栗粥,可以增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板栗搭配蔬菜,如板栗炒西兰花、板栗烧白菜、板栗菌菇煲,既能丰富口感,又能提供更全面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