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交通先行。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因此,我们不计成本建设现代化大型铁路、公路、航空枢纽,成为世界独一份的“基建狂魔”。
为发展前沿交通运输建设的相关技术,培养交通基础建设和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国内大量实力雄厚的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工程相关专业。
时至今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历久弥新,依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朝阳学科,名校众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些高校各展所长,持续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交通运输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自然无需赘言,也正因如此,在中国最早探索现代化大学建设的时候,就开设了交通运输相关学科和专业。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896年的“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也是国内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
北京交通大学前身,成立于1896年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的发祥地。
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交通建设不断发展,技术持续更新换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纵横南北的的高铁网、变天堑为坦途的桥梁,都是交通运输技术发展的成果。而今天的交通、运输领域的相关知识、技术与早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却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由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形成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主要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等领域。
今天,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国内的已经发展十分成熟,主流高校均开设了相关专业,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现有的学科划分,在研究生阶段,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下面设置了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二级学科。
在本科生阶段,专业划分为交通运输类专业,下面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邮轮工程与管理、智慧交通、智能运输工程等本科专业。

国内大多数重点综合性大学,以及实力强劲的理工类大学,均开设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和相关专业。据统计,全国共有150多所本科高校开设交通运输类专业,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的实力都十分强劲。
具体来看,每所院校的实力如何,或许官方评选的结果更具说服力。由于第五轮学科评估没有官方公布的结果,这里姑且以第四轮学科评估来作为参考。
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最好的A+;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为A-;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为B+。此外,还有上海海事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10所院校院校进入B类。这些院校基本口号代表国内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建设水平。

第四轮学科评估交通运输工程强校
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同济、东南、中南、长大等6所院校的交通运输工程,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大连海事大学的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在“双一流”工程中,北航、大连海事、东南、中南、西南交大、长大等6所院校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顺利入选,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力担当。
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评估中,北京交大更是高居全球榜首,清华、东南、同济、北航、浙大等院校也悉数上榜并进入前十强。当然,这种商业排名仅供参考,不作为全面衡量学科建设水平的标准。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2024年交通运输工程排名
2019年,国家颁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此后,有14所院校相继被列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校,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承担相应的试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这十四所院校中,除了国家级重点学科、“双一流”等重大工程中有突出表现的院校之外,还有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这样的强校,也有集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广州航海学院这样的行业特色院校。

14所交通强国试点高校
交通运输领域实力代表院校各大院校根据自身学科特点,设置相应的专业,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这些交通运输工程强校中,有些本就是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见长的行业领头羊,有些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水平突出的理工类元下坡,也有一些综合水平不算很高,但交通运输工程颇具实力的特色院校。
以下详细介绍部分典型代表院校。
①实力强劲的交通类大学
国内交通行业有不少实力强劲的院校,例如原交通部直属的院校,大连海事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入东南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合并组建长安大学)、上海海运学院(后更名上海海事大学)等。经过调整,这些院校多数已经不属于交通部门管理,仅有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今天交通运输部唯一直属高校。
当然,交通运输部下属的中国民用航空局还管理着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交通运输部直属高校,大连海大不仅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实力突出,其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实力也是不遑多让。学校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航海学府,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拥有辽宁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航海动态仿真和控制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船机修造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在新一代海上通信、无人船、船舶污染防控、海底工程等领域实力突出,为国家航运事业发展输送大批人才,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

西南交通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是原“交通大学”的源流之一,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同宗同源,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学科实力无出其右者。西南交大建成了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才;北京交大以铁路为优势和特色,涵盖公路、城轨、民航等多种交通方式,有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坐镇。
长安大学是以交通,尤其是公路交通为优势学科的特色院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位共建高校,合并了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长大创建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网设施管控及循环修复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等十余个省部级以上平台与科研机构。

②具有一流水平的理工大学
国内实力强劲的理工类大学中,部分院校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是东南大学。东南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可以追溯到原国立东南大学交通运输系及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路工组,后来又合并了原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名家荟萃,在著名的道路、桥梁及交通工程专家黄卫院士的领衔下,建成了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道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分中心、现代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教育部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中南大学合并了原长沙铁道学院,尤其是在轨道交通领域有显著优势。学校打造了以田红旗院士为代表的强大师资和科研团队,创建有轨道交通列车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关键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
同济大学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实力同样强劲,创立国内第一个交通工程研究室、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造了我国第一条高速磁浮交通综合试验线。如今,统计拥有钟志华院士、梁文灏院士等领军人物,建成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重交通道路耐久与安全协同创新平台等十余个重大科研平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除了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领域的突出优势之外,其在交通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学校拥有王云鹏院士等多位学术带头人,坚持空地一体、智能交通的发展路线,创建了车路一体智能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交通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车辆无人运输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前沿平台。
除了这些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理工类、综合类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同样实力雄厚。

③颇具实力的行业特色院校
此外,上海海事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B,也是相当有实力。
原交通部直属院校,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山东交通学院,以及原铁道部直属院校大连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院校,中国民航管理局直属高校,实力都不算差,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作出巨大贡献。
长沙理工、重庆交大、兰州交大的交通运输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华东交通大学为B-;中国民航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为C+,大连交通大学为C。

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交通运输工程无论在近代、现代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成为国内高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就业门槛很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很高,既可到国家交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就业,也可以入职到交通部门下的各研究院、大专院校,更容易进入到大型的交通运输企业、物流公司就业。
也正是因为这些学科实力强大的高校,每年为国家交通建设培养了诸多高水平的人才和前沿技术,才能不断推动我们交通强国建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