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为何叫“元宵节”?你确定知道? 正月十五日,民间俗称“元宵节”,从古至今

雪莲果说历史 2023-02-10 14:43:45

正月十五为何叫“元宵节”?你确定知道? 正月十五日,民间俗称“元宵节”,从古至今的大量文献记载中,是称为“上元节”的,也有叫“灯节”的。 为什么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许多人可能会说吃元宵,其实先有元宵节然后才有吃元宵的习俗。 按历史记载,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汉文帝(公元前180~前140)时定的。 当时“诸吕作乱”,几乎把刘邦打下的天下夺走,汉文帝在大将周勃的支持和辅佐下,勘平了“诸吕之乱”,那天正是正月十五日。汉文帝为了庆贺这一胜利,每逢正月十五夜晚,都要亲自出宫,“与民同乐”。 “夜”在古语中和“宵”同义,正月又称“元月”,所以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 但当时还没有放灯等习俗。 到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7),蔡愔将源于印度佛教的一些经典传入中国,汉明帝为了利用佛教维护统治,提得信仰佛教,并敕令在正月十五日放灯,以示对佛教的尊崇,故又有“灯节”之称。 大概从这时开始,元宵节有了放灯的习俗。但将这天定为重大节日,则还是稍后的事。 据说,是司马迁在创建《太初历》以后,建议汉武帝修改历法,才在《太初历》中明确将正月十五列为重大节日的。

0 阅读:14
雪莲果说历史

雪莲果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