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搬迁有多难?直到日本人打进北京城,还在讨论要不要南迁? 1937年7月8日子夜时分,北平古城墙外,秀美的清华园,和风拂面。 这时,从西边传来阵阵枪炮声。 北平师生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度过的这几个钟头具有转折性的历史意义,这并不奇怪。现在我们知道,宛平卢沟桥附近的枪声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但对北平市民而言,7月7一8日夜里的枪声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自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以来,日本就在该地区驻军。 7月8日,五六位北大教授在胡适家里会面,恭敬地听他们这位永远乐观的文学院院长分析形势。 胡适说,这起事件只是一次孤立的行动,并不会带来什么影响。正当他们交谈时,中国旅行社打来电话,报告津浦铁路已照常运行。令人高兴的预言得到证实后,胡适便启程赴庐山参加政界和学界的领袖大会。 这个夏天,北平学术界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白天野炊,晚上荷塘赏月。在城外的清华,大约两百名刚毕业的学生中,有的在规划职业生涯,有的为应考研究所或美国庚款留学而紧张忙碌着。 一二三年级的大学男生基本上都在西郊的西苑营房军训。在历史性的7月7一8日夜晚,有几个学生听到教官吉星文给宛平县的旅长打电话。 吉星文义正词严地说:“务必严守阵地,不得退后一步。如阵地失守,拿人头是问。” 北大在城内,至少还可以抱有安全的幻想,而清华不同,它的校舍都在城外,易受攻击。 早在战事爆发前,学校当局就已开始把部分图书和仪器运到南方,妥善保管。 如今,在新形势之下,清华师生一道赶紧包装、贴标签,把宝贵的学校财产运出去。 7月10日,战斗更加激烈,火车再次停开。北大——清华联合招生考试委员会油印了一万两千份试卷,以便有志青年角逐大约六百个当年秋天升学的名额。 7月11日停战,随即重开战火。日本援军通过天津涌来。14日,好战成性的日本驻华北屯军新任司令香月清司宣称他的部队将“严惩敢于反抗的中国人”。 16日,北大中文系举行招待会,欢迎新任助教吴晓铃和杨佩铭,系主任罗常培向他们介绍教员制度。自相矛盾的谣言不断出现,使平民犹疑不决。 有人说,“日本人并不想打仗,只不过虚张声势吓唬人而已。” 冲突时断时续。敌我双方轮流占领临时的防御工事。在这种局势下,有一件事逐渐明了,那就是,市面一时难以恢复正常。宵禁时间由十点提早到七点。日复一日,物价上涨,枪声更响。
北大、清华搬迁有多难?直到日本人打进北京城,还在讨论要不要南迁? 1937年7
雪莲果说历史
2023-04-28 01:29:12
1
阅读:36
用户
大家都没想到七七事变会升级为全面战争,等想走时已经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