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醒万物,养肝防春瘟:今天是“惊蛰”节气,春季的第3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刻。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桃花,二候棠(读糖)梨,三候蔷薇”。迎着春风,满目桃花惊艳开放,惹人沉醉。在北京“惊蛰”过后,预示着春天真正的来临,那怎么判断呢?从花开来判断,北京的春天首先是迎春花开,黄色的,那中药中的连翘也是黄花,也与迎春花同时绽放,如何区别?看枝条形状,迎春花有棱。连翘的枝条是圆的。连翘花向下开。迎春花多数是六个花瓣。连翘花瓣是四个。一般两周以后玉兰花开,再一周左右,梨花、杏花、桃花等盛开,那么这个规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这与发病有密切关系。有一年(2014年),北京春天迟迟不来,三代花同一时间在北京植物园绽放,结果,手足口在北京流行,比往年高发,那中医怎么看呢?《黄帝内经》说:“将至不至、必有瘟病流行”。由此看来,疾病与节气、气候异常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