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养生要点——“防”
心态平和防过汗
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题板6《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心主神明、又主汗,因此,心态不好,可以上心火、出汗异常。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天热汗多,消耗大,补水不及时则可造成津液丢失,津液不足。
汗的异常主要有自汗、盗汗两种。心阳不足、心气虚,不能“守住”心液,则见自汗,此时应补气补阳。阳虚患者大多形寒怕冷,易外感风寒,所以室内温度宜偏暖,且要温补调理。在门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三伏天还穿着毛衣秋裤来就医的,她们往往怕冷、怕风,出冷汗,这属于阳虚,也与心阳不足有关。阳虚、气虚患者宜注意休息,建议可以用益气健脾汤服用:大枣5枚、黑豆30克、黄芪30克、煎汤150毫升,一日两次口服,同时注意起居有常。心阴血不足者容易出现盗汗,也就是睡着后出汗,早晨醒来汗止。这类人饮食要以清补为主,忌食辛辣,如羊肉、辣椒、姜葱等。食疗可以选择:当归老鸭汤。盗汗患者体质多热而偏燥,故室温宜偏低且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