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有“松弛感”的孩子?(二)
心理学总结出,更具备“松弛感”的孩子,大多来自于这3类家庭:
a.让孩子笃信自己值得被爱
“无论我遇到什么,我都是被妈妈深深爱着的那个人”。
这份爱,便是我们在生活中一路打怪升级的铠甲呀!
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容易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内心充满积极的能量。
就更容易轻松面对人生,即便遇到困难,也更有力量度过那些相对艰难的时刻,自由地探索世界。
b.对孩子的错误和脆弱如实接纳
父母能否接纳孩子的错误和脆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自由探索的边界,也深深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著名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说:
“充满正能量的人,能带动周围的人变得秩序和美好。”
父母如实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哪怕这种感受是令人不愉快的,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孩子的内在感受得到共情,就不容易产生恐惧感,身心放松,从而有精力和勇气去体验人生。
父母允许自己犯错,同时允许孩子犯错,这样的家庭,才会更容易幸福。
c.培养孩子的“钝感力”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脸皮厚”的人往往心态好,抗挫折能力强,活得更为轻松一些。
这跟渡边纯一提到的“钝感力”相似。
钝感力,是相对于“过分敏感”而言的。
渡边纯一在《钝感力》书中形容道:
“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钝感力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拥有钝感力的人,有时候会显得对很多事不在乎,而这份不在乎的背后,
是强烈的“自我认知力”,也可以说是“自信力”。
ta们对于身边人的评价,或者是挫折,往往并不那么在意。
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在这个方面予以引导。
正确引导,既温柔地安抚了孩子,又让孩子停止了内耗,
学会客观看待外界的评价,提高“钝感力”,以后面对类似的事情,心态也会更好。
愿你我以更轻盈的状态,营造有爱的家庭环境,滋养我们自己和孩子。#焦虑症##情感##心理成长联盟##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