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内心强大的基本认知系列分享:(三)
3.2人格类型和补偿策略
与霍妮观点类似的是客体关系理论和依恋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格动力来自于关系的寻求。
而依恋关系就是满足个体与他人关系寻求的具体方式。
爱因斯沃斯和她的同事研究了婴儿和母亲互动中模式,
提出了三种依恋关系模式;安全型关系、焦虑-矛盾型关系和回避型关系。
而且他们也发现儿童依恋关系类型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成人的依恋关系类型。
阿德勒曾经是弗洛伊德小组讨论会的成员,也是第一个与弗洛伊德决裂的人,因为他们两人之间的观点分歧太大。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分手后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派。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出生都有着深刻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源于虚弱和无助的儿童需要依赖更年长、更强壮的成人才能生存。
从儿童意识到它们很弱小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用一生的努力去战胜他们的自卑感。
在阿德勒看来,人做的所有事情,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来克服生活中的障碍,克服自卑感。
多数人会选择追求卓越,像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获胜那样,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要超越他人。
因为获得这些东西能使我们摆脱自卑,一个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
但也有些人有自卑情结,他们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太多,
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
而不是驱使自己去建立优越感,而是远离挑战。
从霍妮的神经症人际交往风格、爱因斯沃斯的依恋关系类型和阿德勒战胜自卑的不同方式,
可以看到个体有着应对人格动力的不同行为风格,
这些行为方式与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补偿策略相当。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有着负性核心信念的时候(比如感到无能或不可爱),
个体会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负性核心信念,
便会发展出补偿策略,不同的补偿策略就意味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行为风格。
可见,心理咨询修正个体的补偿策略或应对方式时,
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就在发生改变。#焦虑症##情感##心理成长联盟##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