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埋地式硫酸铜参比电极(长期固定监测型)
埋地式是最常用的类型,专为地下金属构筑物的长期、固定点位监测设计,核心特点是稳定性强、耐土壤腐蚀。
1. 结构设计

外壳:多采用厚壁 PVC(聚氯乙烯)或 304 不锈钢材质,壁厚通常 3-5mm,能抵御土壤挤压和酸碱腐蚀,避免外壳破裂导致电解液泄漏。
内部组件:内置 99.9% 以上高纯度铜棒(直径 8-12mm),周围填充饱和硫酸铜晶体(而非液态溶液),底部或侧面设有多孔陶瓷芯(孔径 2-5μm),作为离子传导通道。
密封处理:顶部导线接口采用环氧树脂密封,防止土壤水分渗入;部分型号底部加设防沉降底座,避免电极在软土中倾斜。
2. 核心特点
电位稳定性高:在中性土壤中,电位长期漂移≤±10mV / 年,能稳定反馈埋地管道、储罐的阴极保护电位。
免频繁维护:填充的硫酸铜晶体可缓慢溶解补充电解液,正常土壤湿度下(15%-30%),无需频繁补液。
抗干扰性较强:陶瓷芯孔径小,能减少土壤中泥沙、微生物对内部体系的污染,适合长期埋置。
3. 适用场景
埋地钢质管道:如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市供水管网的阴极保护电位监测,需与管道平行埋置,距离控制在 1-2 米。
地下金属储罐:油罐、化工原料罐的基础周边土壤监测,需避开储罐泄漏可能导致的局部高浓度化学介质区(如油污、酸碱渗透区)。
地下电缆沟: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的阴极保护监测,需埋设在电缆沟外侧 30-50cm 处,避免电缆发热影响电极稳定性。
4. 局限性
不耐高盐 / 高氯环境:盐渍土、沿海滩涂等区域,Cl⁻会穿透陶瓷芯与 Cu²⁺反应生成 CuCl₂沉淀,堵塞离子通道,1-2 年内即失效。
对土壤湿度敏感:土壤含水率<10% 时,陶瓷芯离子传导受阻,电位响应变慢;含水率>40% 易导致硫酸铜晶体过快溶解,缩短寿命。
二、便携式硫酸铜参比电极(临时抽查 / 现场检测型)
便携式主打移动性、便捷性,用于阴极保护系统的临时抽查、故障排查或现场校准,核心特点是轻便、易操作。
1. 结构设计

外壳:采用轻质透明亚克力管(直径 20-30mm)或高强度 ABS 塑料,容积 50-100mL,便于观察内部电解液状态;顶部带手提绳或防滑握柄,重量≤300g。
内部组件:铜棒较短(长度 30-50mm),直接浸泡在液态饱和硫酸铜溶液中;顶部设可开启的加液口,方便补充溶液或更换;底部陶瓷芯可拆卸,便于清洁。
辅助配件:部分型号配备微型数字电位计(精度 0.1mV),可直接显示测量值;导线长度 2-5 米,满足现场不同点位测量需求。
2. 核心特点
操作灵活:无需提前埋置,现场只需将陶瓷芯接触土壤或淡水,等待 3-5 分钟即可读数,适合多点位快速检测。
直观性强:透明外壳可直接观察电解液是否浑浊、铜棒是否氧化(若铜棒表面出现黑色氧化铜,需及时更换)。
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单价仅为埋地式的 1/3-1/2,适合现场维护人员随身携带备用。
3. 适用场景
临时抽查: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定期巡检,如每季度对管道沿线关键点位(如弯头、阀门处)的电位复测。
故障排查:当固定埋地电极显示电位异常时,用便携式电极在附近点位复测,判断是电极故障还是保护系统问题。
淡水环境检测:内河船舶坞修时的船体阴极保护电位测量、淡水水库闸门的临时防腐监测,需将陶瓷芯直接浸入水中测量。
4. 局限性
电位稳定性较弱:液态电解液易受温度、振动影响,同一点位多次测量误差可能达 ±15mV,不适合长期连续监测。
需频繁维护:每次使用后需补充饱和硫酸铜溶液,陶瓷芯易被泥沙堵塞,需用蒸馏水冲洗;长期闲置易导致铜棒氧化,影响电位准确性。
三、长效型硫酸铜参比电极(偏远 / 难维护区域专用型)
长效型是埋地式的升级款,针对偏远地区、高难度维护场景设计,核心特点是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护频次。
1. 结构设计

外壳与容量:采用双层防腐结构,内层 PVC + 外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抗冲击、耐老化;内部容积扩大至 200-300mL,填充更多硫酸铜晶体,部分型号加设电解液储备舱。
离子传导优化:采用双陶瓷芯设计(上下各 1 个),增加离子传导面积;陶瓷芯表面涂覆抗结垢涂层,减少土壤中钙、镁离子形成的水垢堵塞。
防护升级:顶部加装防晒防雨帽,避免露天埋置时雨水冲刷或阳光直射导致外壳老化;导线采用铠装电缆(外层钢丝编织),防止鼠咬、虫蛀。
2. 核心特点
使用寿命长:正常中性土壤中,设计寿命可达 8-12 年,是普通埋地式的 2-3 倍;电解液储备舱可在晶体溶解后持续补充,减少补液次数。
环境适应性更强:外壳耐温范围 - 20℃-70℃,可在寒冷地区(如东北冻土区)或高温厂区(如炼钢厂周边)使用;双陶瓷芯设计在土壤湿度波动较大时,仍能保持稳定传导。
抗污染能力提升:储备舱与主腔体之间设过滤膜,可阻挡土壤中微小颗粒进入,减少内部体系污染。
3. 适用场景
偏远野外区域:如沙漠、山区的输油管道监测,这些区域维护人员难以频繁到达,需电极长期自主工作。
高难度维护点位:如高速公路下方的埋地管道、铁路沿线电缆护套监测,开挖维护成本高,需长效型电极减少维护次数。
半露天环境:如露天储罐区的地下管网监测,需耐受日晒雨淋,避免外壳快速老化。
4. 局限性
成本较高:单价是普通埋地式的 2-4 倍,不适用于大规模密集布置。
重量与体积大:装满硫酸铜晶体后重量可达 1.5-2kg,埋置时需专用工具开挖,不适合浅表层土壤(<50cm)埋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