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这样饮食】
1. 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摄入总热量过多,超过人体的消耗,必然会以脂肪的形式蓄积于体内,最终造成肥胖,而肥胖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爱护心脑血管,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很有必要。主要做到控制主食,限制糖、甜食和油炸食物的摄入量,以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 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膳食中的总脂肪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热量的10%,胆固醇应小于300毫克/日。因此,烹调菜肴时,最好不要用猪油、黄油、骨髓油等动物油,减少肥肉、动物内脏及蛋类的摄入;最好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
3. 合理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过量摄入动物蛋白时,必然会伴随着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尽量选择瘦肉、鱼类和豆类等优质蛋白。
4.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纤维素能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蠕动增加,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缩短,从而使能量吸收减少。有些水溶性纤维素和木质素能与胆固醇结合,使胆固醇从粪便的排出增加。纤维素还能与胆汁盐结合,使体内由胆固醇合成胆汁的活动加强,血脂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因此降低。
5. 摄取对心脑血管有益的微量元素。镁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人体如果缺镁,可导致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及心肌坏死和钙化。钙有助保持血压稳定,饮食如果缺钙,容易使血压升高。每日补钙1000~1400毫克有助于降低血压。黄豆富含钙元素、镁元素和蛋白质,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6. 限制食盐的摄入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摄入过量的食盐,很有可能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加重心脏负荷,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导致体内的小血管出现收缩,甚至出现高血压或者是心脑血管意外的情况,严重者还有可能威胁生命健康。
7. 补充水分要科学。适当补充水分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稀释血液浓度,使血小板不宜凝集形成血栓,还能调节机体内钠的代谢,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成人每日需饮2000~2500毫升水,晨起,睡前补充水很重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适合喝硬水,即含有较高浓度矿物质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