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在藏区干了一件大事!耗时16年,投资664亿,这件事情让世界

论芸有事 2024-06-15 01:39:35

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在藏区干了一件大事!耗时16年,投资664亿,这件事情让世界为之震动,截断大江,利用江流落差完成了一项超逆天的神级工程,一滴水连续发电19遍,到底是什么样的工程才能做到呢? (信源:澎湃新闻,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当我们谈起"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象,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毛主席的诗句和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 但如果我告诉你,在青藏高原上,还有一座比三峡更高、更险、更复杂的大坝,你敢相信吗? 它就是两河口水电站,坐落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这个藏区的"水电之王"建成于2021年,耗时16年,投资高达664亿元! 光是这些数字就已经令人咋舌,但真正让世界震撼的,是它背后的科技实力和建设者的英雄气概。 两河口水电站选址在雅砻江上游,这里海拔3000多米,四周峰峦叠嶂,河水咆哮奔腾。 这样的地理条件,放眼全球也找不出几处能修建大坝的,更何况两河口还要建成世界最高的土石坝,高达295米,比三峡还高出110米! 要知道,在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下施工,各种机械设备都要重新设计和改装。为了运输数以亿计的土石料,工人们在崇山峻岭间修筑了上百公里的施工便道。 但最难的还是大坝基座开挖,施工面窄、地质差,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塌方。 为了攻克这个世界级难题,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叫"三台阶开挖法"的新工艺,相当于给大坝基座搭了一个"楼梯",让开挖分层进行,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又确保了大坝根基的牢固。 这项技术后来还获得了国际大坝协会的技术创新大奖,成为中国水利人的骄傲! 说到骄傲,两河口大坝最让国人自豪的,是它"一流电多用"的本领。 它不仅是国之重器"西电东输"的战略"源头活水",每年还能输送110亿度清洁电能,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这些电力通过特高压电网,源源不断地输往千里之外的东部省份,点亮无数家庭和工厂。 更令人称奇的是,两河口还是一座 "发电的博物馆"。你能想象,在295米高的大坝下,竟然藏着一个堪比100层楼的地下厂房吗? 这里安放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转动时气势磅礴,马力十足,是名副其实的"地下迷宫"和"绿色发电厂"。 两河口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原水电开发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从"土石+特高压+地下厂房"的黄金组合,到水光互补、抽水蓄能等领先理念的应用,再到大坝安全监测、生态流量控制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我们完全有底气说,这是一座当之无愧的"超级水电站"! 当然,在两河口的建设征程中,我们更要铭记那些挥洒汗水、筑梦高原的建设大军。 他们中有千里迢迢赶来的中国能建人,有扎根雅砻江畔的川藏各族建设者,还有临危受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组……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这曲感天动地的"大江东去"! 如今,两河口水电站已经成为高原明珠,成为"西电东送"的压舱石,放眼未来,它将与三峡、溪洛渡等老牌劲旅一起,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彰显我们的水电科技实力。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巍峨的大坝、奔腾的激流,一定能化作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万丈豪情、滚滚洪流! 让我们为这座"新时代水电明珠"喝彩,为中国水利人的丰功伟绩点赞!让我们携手同心,在新时代长河中激荡出更多令世界瞩目的水利科技新篇章! 参考资料: 1.2019年07月17日人民日报——绝壁之上建电站:两河口水电站大坝总填筑方量相当于6个“鸟巢”。 2.2021年12月26日四川日报——提前一年完成 两河口水电站大坝填筑到顶。 3.澎湃新闻网——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投产发电,中国水电迈向高海拔寒冷地区[心]

0 阅读:20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