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还是针锋相对?”俄罗斯1.38万吨攻击型核潜艇到达古巴第二天,美国就向

论芸有事 2024-06-17 16:17:28

“巧合还是针锋相对?”俄罗斯 1.38 万吨攻击型核潜艇到达古巴第二天,美国就向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增派了“海伦娜”核动力潜艇。 (信源来自:环球时报,澎湃新闻,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当地时间6月12日,配备"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的俄罗斯"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携"喀山"号核潜艇等舰艇,驶入距离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不到200公里的古巴哈瓦那港。 就在俄舰抵达古巴翌日,美国南方司令部迅速做出回应,将"海伦娜"号攻击型核潜艇紧急派遣至关塔那摩湾海军基地,四国海军汇聚加勒比海域,硝烟弥漫,剑拔弩张的气氛令人不寒而栗。 俄罗斯海军此举绝非偶然,俄海军总司令声称,访问古巴只是俄舰队远洋航行的任务之一,旨在强化与古巴的军事合作。 然而,舰队却故意在距离美国海岸30海里范围内挑衅性航行,充分彰显了大国威慑的意味。 面对咄咄逼人的俄舰,美国也只能派遣军舰和反潜巡逻机全程监视,只因在公海上,强弩之末的美国不得不承认,他国军舰依然享有"无可非议"的自由航行权。 如果说俄罗斯在加勒比海的存在让美国如鲠在喉,那么关塔那摩湾美军基地就是华盛顿手中紧攥的一张王牌。 这座美军基地虽然位于古巴主权领土之内,但自1903年租借协议签署以来,实际上已被美军强占了120多年,在这里,古巴法律形同虚设,美军恣意妄为。 美国在关塔那摩设立的臭名昭著的监狱,长期非法关押被其认定的"最危险罪犯",肆意施以酷刑和虐待,尽显"世界警察"的虚伪嘴脸。 正是在这样一个人权法治荡然无存的"灰色地带",美国部署战略武器,对古巴虎视眈眈。 面对俄罗斯咄咄逼人的亮剑,欧美同盟国深感紧张,美国的北约盟友加拿大迅速反应,外派"玛格丽特•布鲁克"号巡逻舰,在古巴海岸附近水域也来了个"例行访问"。 加军还额外调派CP-140"极光"反潜巡逻机和"魁北克城"级护卫舰,全天候监控加勒比海域的俄舰动向。 顷刻间,美、俄、加、古四国海军齐聚一堂,局势顿时变得扑朔迷离,战争阴云笼罩下,昔日宁静祥和的加勒比海竟成为大国博弈的最前沿。 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俄罗斯随即给出了回应,在莫斯科看来,无论是访问友好国家,还是在公海进行军事演习,都是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不应成为他国指手画脚的理由。 俄方犀利指出,西方对俄罗斯通过政治和外交渠道释放的种种信号显而易见地选择性无视,反倒对俄海军的任何小动作高度敏感并大加猜忌,是非常不公平的双重标准。 "海伦娜"号的紧急出动,无疑彰显了美国的焦虑,作为美海军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这艘排水量近7000吨的庞然大物, 配备"战斧"巡航导弹和"MK-48"重型鱼雷等先进武器,突然现身关塔那摩湾海军基地,不啻于向俄方发出了一记直接的回击。 美军方辩称,这次行动是"事先计划好的例行性访问",意在履行"全球海上安全和国防使命",谁也不会相信这番外交辞令,"海伦娜"之所以姗姗来迟,分明就是为了回应俄罗斯此前的武力展示。 然而,面对美国虎视眈眈的军事存在,俄罗斯亦岿然不动,在俄海军现役舰艇中,"喀山"号堪称最耀眼的明珠。 这艘排水量达1.38万吨,最大下潜深度600米的顶尖核潜艇,不仅可携带多达72枚高超音速武器,更拥有从古巴境内发射后,在1分钟内直接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 尽管不得而知这些导弹是否已悄然装填了核弹头,但俄方此番亮出底牌的决心显而易见。 俄军事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俄舰的现身让美国人不可避免地联想起60多年前惊心动魄的古巴导弹危机,如果俄罗斯重返加勒比海,无异于给美国当头一击。 历史并不会简单重复,但危机和冲突的阴霾从未散去。当今世界局势跌宕起伏,西方阵营正竭尽全力孤立和遏制俄罗斯,加勒比海危机或许昙花一现,但也绝非偶然。 它昭示着冷战思维死灰复燃,提醒着人们和平与稳定来之不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各国应当摒弃成见,增进互信,追求包容,共同维护人类的安全与未来!   (信源来自:美国核潜艇抵达古巴关塔那摩湾--2024-06-15-环球时报新媒体,俄核潜艇抵达古巴第二天,美核潜艇抵达古巴关塔那摩湾--2024-06-14澎湃新闻)[心]

0 阅读:257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