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中离离二字,到底啥意思?被孩子问到可别不知道 ( 信源:百度百科

微生有晓芸 2024-06-29 10:34:02

“离离原上草”中离离二字,到底啥意思?被孩子问到可别不知道 ( 信源:百度百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几乎每个人都能信手拈来,朗朗上口。   短短二十个字,却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即使历经千年,依然能激荡着我们的心灵。然而,你是否认真思考过,这看似简单的“离离”二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并非生于太平盛世,相反,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动荡年代。安史之乱的爆发,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年幼的白居易也跟随家人四处逃难,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八岁那年,白居易一家几经辗转,终于在安徽宿州的符离镇暂时安定下来。他看见山上的“符草”,这种草能在春风中再次焕发生机。   或许,正是这段童年经历,让白居易对“草”这种看似平凡的植物,产生了别样的情感,也为日后“离离原上草”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那么,“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读。有人认为,“离离”指的是草木茂盛、青翠欲滴的样子,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这种解释无疑是最直观的,也最容易理解的。   然而,如果我们把“离离原上草”放到整首诗的语境中去理解,就会发现,“离离”二字,还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这首诗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显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后四句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以古原草为喻,将他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许,巧妙地融入其中。   如此看来,“离离”二字,便不仅仅是草木茂盛的景象,更像是白居易心中翻涌的离别情绪,浓烈而又深沉。   其实,“离离”一词的含义远不止于此。翻阅古籍,我们会发现,“离离”在古代诗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且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   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其桐其椅,其实离离”的诗句,这里的“离离”,指的是果实累累的意思。唐代诗人李贺在《长歌续短歌》中写道:“夜峰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这里的“离离”,则是指山峰起伏重叠的样子。   还有“乱萤光熠熠,行树影离离”,“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等等,这些诗句中的“离离”,分别代表着隐约、悲痛等不同的含义。   由此可见,“离离”一词的含义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离离”二字,总能给人一种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的感受,这或许正是它能够跨越千年,依然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吧。   回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离离”是草木茂盛,是生机勃勃,更是白居易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如同野火烧不尽的野草,无论历经怎样的风雨,这份情谊都将在彼此心中生生不息。   白居易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却饱含深情,反映了百姓疾苦,针砭了社会时弊,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离离原上草”,这句看似简单的诗句,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永不放弃希望。

0 阅读:154
微生有晓芸

微生有晓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