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军部队饥寒交迫,班长郭占山突然消失,不久后背了一袋子馒头回来,战友们一拥而上,兴奋的问他馒头哪来的?郭占山回:“跟解放军借的!” (信息来源:西部文明播报2022年2月23日的报道——淮海战役,一敌兵投降后扛着一麻袋馒头离开,不久后带一个排归来) 1948年的冬天,华北平原被寒风裹挟着,凛冽刺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两军对垒,激战正酣。然而,在国民党军队一方,弥漫着的除了硝烟,还有一股化不开的绝望。 战争的残酷早已超越了人们的想象,枪林弹雨、流血牺牲,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画面,如今却真实地发生在眼前。长时间的拉锯战,让国民党军队早已疲惫不堪,更要命的是,后勤补给线被切断,食物和弹药都严重短缺,士兵们每天都挣扎在饥寒交迫的边缘。 “连长,咱们还能撑多久啊?”一名年轻的士兵,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声音颤抖地问道。 “别胡说,援军很快就会到的!”连长故作镇定地回答,但语气中却难掩一丝苦涩。他知道,这句话不过是用来安慰士兵们的谎言,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别说打赢战争,就连生存下去都成了一种奢望。 就在这时,一个消息像野火一样,在士兵中悄然传开,为这绝望的氛围增添了一丝希望,一丝温暖。 “听说了吗?郭班长从‘那边’弄来了一袋子大馒头!” “真的假的?‘那边’可是……” “嘘!小声点,这可是秘密!”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是九连的班长——郭占山。 郭占山,一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汉子,脸上始终带着一抹坚毅的神情,他是连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从不畏惧。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此时此刻,他的眼中却闪烁着泪光。 看着眼前这些面黄肌瘦,眼中充满了渴望的战友们,郭占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打开了那个沉甸甸的袋子。顿时,一股麦香扑鼻而来,雪白的馒头堆满了整个袋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诱人。 “吃吧,都是‘那边’的兄弟们给的。”郭占山哽咽着说道,“他们说,都是中国人,没有必要自相残杀。” 听到这句话,士兵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他们争先恐后地涌向郭占山,仿佛看到了救命的稻草。 “慢点,慢点,都有,都有!”郭占山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将馒头分发给每一个人。看着战友们狼吞虎咽的样子,他的内心五味杂陈。 原来,几天前,郭占山偷偷溜出阵地,想要寻找食物。在一片树林里,他意外地遇到了一支解放军巡逻队。当时,他以为自己死定了,没想到,解放军战士不仅没有为难他,还给了他食物和水。 “我们都是中国人,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一名解放军战士的话,深深地触动了郭占山的心弦。 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和战友们一直在为谁而战?为什么要自相残杀? 回到阵地后,郭占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几个关系要好的兄弟,没想到,他们都表示赞同。于是,他们决定冒险一试,带着兄弟们投诚。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当郭占山提出投诚的想法时,遭到了排长的强烈反对。 “胡闹!我们和他们可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怎么能投降?”排长怒吼道,“谁要是敢当逃兵,老子就毙了他!” 面对排长的威胁,郭占山并没有退缩,他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排长,同意他先去探探解放军的口风。 在解放军阵地上,郭占山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他将自己的来意告诉了对方,并表达了想要和平解决问题的愿望。 “我们欢迎所有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士兵。”解放军指挥员说道,“只要你们愿意弃暗投明,我们保证,会像对待自己兄弟一样对待你们。” 听了这番话,郭占山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带着解放军的承诺,回到了自己的阵地。 经过一番周折,郭占山终于说服了大部分战友,带着他们一起走向了光明。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撤离阵地的时候,却意外地与一支解放军队伍相遇了。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解放军战士警惕地问道。 “自己人,自己人!我们是来投诚的!”郭占山连忙解释道。 然而,由于双方都穿着相似的军装,再加上天色昏暗,解放军战士并没有相信他的话,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爆发冲突。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郭占山突然灵机一动,他指着不远处的一辆国民党坦克,大声喊道:“弟兄们,跟我冲啊!缴获敌人的坦克!” 听到他的命令,那些原本犹豫不决的战友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跟着他冲向了坦克。 解放军战士们见状,也以为他们是国民党军队,连忙开火阻击。 “快,把坦克上的机枪给我拆下来!”郭占山一边指挥着,一边将缴获的手榴弹扔向敌军。 在他的带领下,这些“俘虏”们,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硬生生地将国民党军队打退了。
1948年,国军部队饥寒交迫,班长郭占山突然消失,不久后背了一袋子馒头回来,战友
微生有晓芸
2024-06-29 13:07:58
0
阅读:152
涟漪
写的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