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东北沦陷,60岁的大地主戴万龄为了打鬼子,带着全家50多人上战场,

论芸有事 2024-06-29 23:40:38

--1931年东北沦陷,60岁的大地主戴万龄为了打鬼子,带着全家50多人上战场,14年后,全家只剩老母亲、几位遗孀和仅存的一个幼子,青壮年全部牺牲... ...   (信源:新华社新媒体,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我国单位抗日战争历史上,有一个“军队”是绕不过去的,也有人将其和杨家军相提并论。 这就是“戴家军”! 虽是其只是一个民间武装,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他们配合友军,转战吉黑两省,攻城略地,屡建奇功。 在攻克敦化县城的战斗中,“戴家军”的创始人戴万龄亲率部下,身先士卒,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成功攻克县城,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更是在此后数年间,“戴家军”驰骋疆场,出没于密山、虎头、张广才岭一带。   即便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戴万龄也选择坚守阵地,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绝不退缩一步,真正的将戴家军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但正所谓战争哪有不流血牺牲的,这句话放在戴家军的身上也是适应的。 他们不仅在爱国情怀上像极了杨家军,在家族的牺牲中,同样非常的像。 在艰苦卓绝的游击生涯中,戴万龄的子孙前仆后继,为国捐躯,大儿子戴克勤、二儿子戴克俭、四儿子戴克志相继战死沙场。   而仅剩下的三儿子戴克吉也为营救父亲,孤身犯险,壮烈牺牲。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没有将戴万龄给救出来。 而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受着日本人的残忍对待,但依旧没有透露出一个字,服过软。   最后,日军将他残忍烧死,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这位民族英雄仍在怒斥着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   而在抗战胜利后,人们才得知,戴氏一门为民族解放事业先后捐躯50余人,这个曾经的大家族,终因抗日而家破人亡。   而那时候,衡阳老宅中,只剩下老母亲、几位遗孀和仅存的一个幼子。   那么戴万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又是在怎样的契机之下创建“戴家军”的呢? 戴万龄,一个响彻东北抗日史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一方富豪,更是一位民族英雄。   他的一生,是与日寇斗争到底的一生,他的事迹,更是中华儿女抗击外敌的缩影。   戴万龄,原名戴凤龄,出生于1871年,他的先祖从山东莱州府迁至吉林敦化,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终于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户。   他更是继承了祖辈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为人善良正直,虽然家境殷实,却从不恃强凌弱。   甚至在每逢灾荒年景,他都慷慨解囊,接济贫苦乡亲,甚至主动减租免租。   然而,平静的生活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彻底打破。   日本人侵略中国,并且还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当时,在1932年初春,戴万龄的结义兄弟王德林率部来到敦化,邀请他一同组建抗日武装。   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听到王德林的请求后,立即应允加入,为支援抗日队伍,戴万龄变卖家产,置办军火,还招募了一批身强力壮的青年猎户。   就这样,一支由戴氏宗族为主体的抗日武装——“戴家军”宣告成立。   从此,戴万龄带领妻儿老小和族中子弟50余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岁月悠悠,硝烟散尽,戴万龄的事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那种舍小家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气节,却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有人说,戴万龄是东北版的杨家将,这样的赞誉并不为过。   戴万龄的一生,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传奇,他没有豪言壮语,但他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家国情怀,这种精神,是中华儿女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如今,我们缅怀戴万龄,不仅是为了记住这位民族英雄,更是为了传承他身上那种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操。   惟愿戴万龄的英魂,能够永远激励我们前行,去捍卫民族的尊严,去开创国家的未来。   信息来源:新华社新媒体(2023-11-03)——《抗日英雄戴万龄和他的“戴家军”》的报道  

0 阅读:11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