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这位日本女护士要求留在中国,为日军还债。 1945年,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全球,无数日本人匆匆逃离战场,寻找归途。 然而,在混乱与绝望之中,却有一位名叫伊藤郁子的日本女护士,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主动要求留在中国,誓言要为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赎罪。 伊藤郁子,1925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岩手县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游泳天赋。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45年,年仅20岁的她被强制征召至中国东北,成为日军医院的一名护士。 初到战场,她满怀憧憬,但残酷的现实很快击碎了她的梦想,在中国,她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中国百姓的残忍行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无法再装作看不见。”伊藤郁子在一次深夜的自省中喃喃自语。 当她被命令协助给伤员喂食毒药,当1945年,随着日本战败,她所在的医院院长下达了自杀命令,两千多名医护人员和伤员被逼至牡丹江畔。 她终于下定决心,利用自己出色的游泳技能逃脱了这场死亡游戏。“江水冰冷刺骨,但我心中却燃烧着赎罪的火焰。”伊藤郁子回忆道。 游到对岸后,伊藤郁子剃去长发,混入逃难的人群,最终幸运地被解放军救起。 她加入了解放军医疗救护队,用自己的双手救治伤员,用行动弥补日本军队犯下的罪行。 “我想留在中国,用我的医术帮助那些受伤的人。”伊藤郁子在一次与解放军医疗队的交流中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后来,在山西康复医院,伊藤郁子不仅找到了事业的新起点,还邂逅了生命中的挚爱——来自江苏如皋公安干部的宗序定。 两人在共同的工作中相知相爱,最终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我是日本人,但我更是一个中国护士。” 新中国成立后,她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国籍,与丈夫定居在如皋,继续她的医护生涯。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省吃俭用,多次无偿献血,帮助贫困病人。最疲惫时,体重一度降至令人心痛的60斤。 正因为她的无私奉献,让“远学白求恩,近学伊藤郁子”成为当地医院的佳话。 然而,这段跨国婚姻并非一帆风顺,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指责她是日本特务。 但医院的同事和患者们始终坚定地站在她这边,保护她免受伤害。“她是我们的英雄,不是敌人。”一位老病人激动地说。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伊藤郁子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面对家人的挽留和日本政府的高官厚禄,她选择了拒绝。 “我的家在中国,我的心也永远属于这里。”她深情地告诉丈夫和女儿。她的选择,不仅是对家庭的坚守,更是对中日友好关系的贡献。 岁月流转,伊藤郁子深度融入了中国的生活,甚至只会说如皋方言。 2007年的一天,伊藤郁子因突发心肌梗塞被紧急送往如皋市人民医院。 得知这一消息后,如皋市人民医院迅速响应,全力救治,为她提供了最好的治疗与护理。 在她醒来后,她紧紧握住医生的手说:“感谢如皋人,又给了我一次生命。” 晚年的她常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中国老太太,最大的愿望就是中日两国能够永远友好下去,避免战争带来的苦难。 “只有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她常常这样说。 伊藤郁子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国界、超越仇恨的传奇。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勇敢,也为中日友好交流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只要心怀善念与正义,就能跨越种族与国界的鸿沟,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
日本投降后,这位日本女护士要求留在中国,为日军还债。 1945年,随着日本无条
红色的史纪
2024-07-27 14:17:27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