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新四军四支队刚在山头上宿了营,嗅觉灵敏的鬼子就跟到了山下,正在喝酒的

红色的史纪 2024-07-27 14:17:28

1942年,新四军四支队刚在山头上宿了营,嗅觉灵敏的鬼子就跟到了山下,正在喝酒的副支队长张季伦立马来了精神!   十月的风已带着寒意,张季伦作为新四军四支队的副队长,引领着队伍紧随司令部,自鸣鹤场悄然转移,踏上了一段翻山越岭的征途。   夜幕低垂,战士们的脚步未曾停歇,一座座山峰被他们征服,但疲惫也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就在这时,司令部传来了一道指令:“今夜,山顶为营。”战士们抬头望向那隐约可见的高墙,心中虽有疑惑,却也满怀期待。   攀上峰顶,才恍然发现,那竟是一座隐匿于世的道观。踏入门槛,道观内的道士们惊慌失措,误以为日寇来袭,张季伦见状,连忙解释身份,言明来意。   道士们一听是抗日英雄,顿时心生敬意,纷纷拿出被褥与干粮,让疲惫的战士们得以安歇。   夜色深沉,战士们或坐或卧,靠着冰冷的墙壁,进入了梦乡。   而张季伦,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却未曾有一丝懈怠,他亲自巡查了每一处岗哨,确认安全无虞后,才默默走到大殿前,独自举杯,借酒解乏。   然而,宁静并未持续太久,山下突然传来的枪声,打破了这份短暂的安宁。   一个哨兵急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地报告:“副队长,紧急情况,日军包围了我们,正在攻山!”   张季伦闻言,神色一凛,立即唤醒号兵,命令其吹响紧急集合的号角。他知道,支队的司令部就在此山之上,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部队战士迅速集结,在一番紧急部署之后,战士们不顾疲惫,迅速奔赴各战略要点。   张季伦在观察地形时,敏锐地发现阵地左侧有一条隐蔽的小路,极易成为日军偷袭的突破口。他当机立断,抽调精锐,亲自带领一个班,携带机枪,前往扼守。   很快,日军的进攻便如潮水般涌来,对面高地上,掷弹筒与重机枪的咆哮声震耳欲聋。   随后,敌人发起了疯狂的攻击。山上茂密的毛竹成了天然的屏障,却也遮挡了战士们的视线。张季伦沉着冷静,命令战士们暂不射击,待到敌人露出破绽,再给予致命一击。   随着一声令下,枪声四起,日伪军瞬间陷入了火海之中,死伤惨重,不少日军在慌乱中跌落山崖,场面惨不忍睹。短暂沉寂后,日军重整旗鼓,再次发起冲锋。   张季伦再次叮嘱战士们保持冷静,等待最佳时机。   就在我军机枪火力全开,压制得日军抬不起头时,意外发生了—机枪突然故障。日军趁机发起反攻,一枚手榴弹飞来,我军机枪手不幸牺牲。   失去了火力支援,日军如疯狗般扑向山顶,张季伦果断命令战士们投掷手榴弹,数十颗手榴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落入敌群,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被炸得七零八落。   然而,危机并未解除,张季伦突然发现,山背后竟有一小队日军正悄悄逼近,意图偷袭我军后方。他立即调整战术,将队伍一分为二,一路继续阻击正面之敌,另一路由他亲自率领,直奔后山而去。   两军迅速陷入激战。张季伦身先士卒,跃上岩石,一刀毙敌。日军虽勇猛,却因身高劣势,难以企及高处。   战士们见状,纷纷效仿,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张季伦连连斩杀数敌,但自己也身受了重伤,鲜血染红了衣襟。   尽管我军占据上风,但日军人数众多,我军也是伤亡惨重。张季伦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他咬紧牙关,命令战士们死守阵地。   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日伪军终被全歼,前线的日军也被我军击退。   战斗结束后,张季伦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牺牲战友的哀悼。   他深知,这场战斗的胜利来之不易,是每一位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他,也将带着这份荣耀与伤痛,继续前行在抗日的道路上。   参考资料:方向明、潘玉毅作《烽火热土——三北抗战十四章》

0 阅读:496
红色的史纪

红色的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