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心吃个药🌿变成小黄人,还差点要命!

是任新平 2024-07-28 00:13:10
食补药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 三七相关的药效和毒性各有说法。 其实,三七如果正常生长,本身没有肝脏毒性, 反而具有抗肝疲劳、抗肝纤维化和利胆的作用, 能够促进肝脏蛋白合成。 三七常用于止血、活血和治疗心腹疼痛等, 具有消肿定痛的效果。 虽然三七没有肝脏毒性,但也不能过量摄入, 在使用时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 但临床工作中遇到患者,自称服用了三七, 但仔细询问其实是“土三七”, 导致肝脏损伤发生肝衰竭,需要肝移植。 那真假三七如何辩,土三七到底是什么呢? 它的毒性为何这么厉害? 土三七主要体现在其含有一种化合物叫吡咯烷生物碱。 它可引起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HVOD) 也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 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肝窦内皮细胞受损、肝窦阻塞扩张,从而引起肝内淤血、肝损伤的一种肝脏常见的继发性血管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以腹胀、肝区疼痛、腹水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肝脏肿大、黄疸为主,进而导致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如果严重的话,肝损伤可进展为非门脉性肝硬化。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此外,药物损伤不仅累及肝窦, 门静脉和肝静脉也可能受影响。 典型的药物如奥沙利铂, 早期常表现为HSOS, 而若干年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门静脉肝窦血管病(PSVD)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显著的门脉高压,肝功能往往正常,容易被忽视,需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药物引起的肝脏血管性损伤的临床研究,增强多学科合作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大众科普,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土三七或其他中草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滥用,规避高危因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