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废就在一瞬间,拿捏刘贺命运的人究竟是谁 纵观海昏侯刘贺的一生,跌宕起伏颠沛流离的背后,是其命运的身不由己。而造成刘贺如此命运的推手,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 此人就是一手将其扶上帝位又在短短28天之后亲手将其拽下的权臣霍光。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4月,年仅22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猝然离世,没有留下半子。终昭帝一生,朝政都由霍光把持。因而当汉昭帝突然离世后,找谁做下一个“提线木偶”,就成为摆在霍光面前的一道难题。此时在群臣中呼声最高的人选是汉武帝仅存的儿子广陵王刘胥,这当然不是霍光所希望的人选。因刘胥此时已四十三岁且在其属地经营多年,具有一定政治根基及头脑。一旦大统由刘胥承袭,则霍光绝无继续把持朝政的可能。基于如此考虑,霍光将目光锁定在昌邑王刘贺身上。公元前74年6月初一,原本以主持葬礼入京的昌邑王刘贺匆匆登基,年号依然沿用元平元年。然而,仅仅在二十八天后,霍光就发动政变,将刘贺从王位上拉了下来。霍光罗列刘贺在二十八天内犯下一千一百二十七件罪状,其中不乏荒淫、废礼等逾矩理由。同时以刘贺还没向祖先“告庙”为由,否定其政权合法性。最后,以“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将刘贺从昌邑带来的旧臣200余人悉数诛杀。其旧部在行刑前,纷纷喊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据此苏轼认为,刘贺被废恐怕不全是因为淫乱,其旧部中一定有从霍光手中夺权的声音。而霍光大概率是听到了这一风声,因此才将刘贺迅速拉下来。霍光此举并不是毫无反对之声,譬如御史严延年,就以“擅废立,亡人臣礼,不道”来劾奏霍光所发起的这场政变。而严延年的说法,基本代表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于这样的舆情反映,霍光在褫夺刘贺帝位的同时并没有罚没其家产,同时应该也进行了财产上的厚待。这也是为何刘贺墓中财产数目惊人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班固《汉书》 苏轼《东坡志林》 辛德勇,《海昏侯刘贺》,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版#历史冷知识#
立废就在一瞬间,拿捏刘贺命运的人究竟是谁 纵观海昏侯刘贺的一生,跌宕起伏颠沛流离
浩然说文史
2024-09-20 23:40:51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