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困局:从庶民到封侯再到国除,刘贺后半身命运的推手是谁? 刘贺一生短短34年,人物脚本却有诸侯王、帝王、庶民、侯爷四个之多。他就像是现代游戏中的人物角色,被安排在每个需要他的场景,生死全由玩家决定。毫无疑问,决定刘贺前半生命运的人是霍光,他让刘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坐了趟从诸侯王到帝王再到庶民的命运过山车。那么决定刘贺后半生命运,将其从庶民封至侯爷,而后又削其户、除其国的背后推手又是谁呢?此人就是汉宣帝刘询,一个与他脚本雷同,却走出不同命运的人。 原来刘贺在被废之后,以庶人身份回到原籍,并在旧都度过了11年的庶人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宣帝始终对刘贺多有忌惮,于是一直委派心腹山阳太守张敞对刘贺严加监视。刘贺的生活起居,与外界人员的往来,不仅张敞能“入视”观察,还会“遣丞吏行察”。可以说,这11年于刘贺而言,更类似于一种软禁。一般而言,汉代宗室本“亲亲”原则,被贬谪的宗室只要没有大过错,都会因骨肉之情而复封原爵。汉宣帝在经张敞反复确认刘贺已不足为惧的情况下,在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改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只是封侯后的刘贺不仅要离开旧地昌邑,去往远离京城且当时属“卑湿”之地的豫章,同时也不得回京参加祭祀、朝请。可见,这其实是一场明封暗谪的安排。同时宣帝也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刘贺的警惕,而是让豫章郡郡守以及扬州刺史密切监视刘贺的一举一动。终于,3年之后的刘贺在一次与人交谈中,不经意流露出些微遗憾不满之意,于是旋即遭扬州刺史奏报朝廷。刘贺因此“削户三千”成千户小侯,一年后暴毙身亡。在其死后,海昏国本应由其子继承,但由于本该袭爵的两个儿子先后早逝而亡。有大臣上述此乃不祥之兆,是“天绝之也”,于是宣帝顺势废掉海昏国。 刘贺与刘询,两个人有颇多相似之处:他们年龄相仿,与早逝无子的汉昭帝亲缘关系相近。都与皇位本无缘份,却都被霍光选中成为少年帝王。两个人就像是一部戏里的主角和备胎。但何以剧本雷同,剧情走向却迥异呢?原来身为戾太子之孙的刘询,因成长于民间,对人情冷暖早已了然于心。而自幼所接受的儒家正统教育,使其对君子担当也有充分认识。而出身诸侯王国的刘贺接受的是另一套教育,由于西汉初期郡县制与分封制并举结构的特殊性,通过不学无术、纵酒享乐向朝廷展示自己毫无野心,几乎是刻印在诸侯王骨血里的生存之道。而幼年丧父继承昌邑王位的刘贺,必然成长在骄奢被充分允许,乖张被刻意纵容的环境。这是在君权与王权这种微妙张力之间,出于双方政治安全考虑,由朝廷与王廷悉心打造的,对诸侯王所采取的特别调教。因此一旦诸侯王的命运之途发生转折,几乎都是以碰壁收场。尤其刘贺所面对的,还是霍光、刘询这样的百年不遇之才。因此刘贺被命运推着走,几乎是注定的事。 参考书目: 班固,《汉书·武五子传》 班固,《汉书·诸侯王列表》 王林,《西汉王朝国家安全思想研究》,《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 符奎,《专制主义视角下的霍光权力与刘贺立废》,《史学研究》,2020年第6期#历史冷知识#
命运的困局:从庶民到封侯再到国除,刘贺后半身命运的推手是谁? 刘贺一生短短3
浩然说文史
2024-09-23 21:49:13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