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武将更是儒将,上马打仗下马治民,陆逊能和诸葛亮齐名 长期以来因为夷陵之战,陆逊的赫赫武功已经尽人皆知,但真实历史上,陆逊不仅是武将,更是儒将,他还担任过吴国丞相,从事文职工作,以儒学治民,对改善三国战乱背景下,人心的安定有促进作用。 陆逊自21岁初仕,至62岁去世,宦海40余年,执掌吴国军、政将近20年,始终将仁作为施政标准,将“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作为执政原则。他关心地方民生经济,陆逊第一个外放职位是海昌屯田都尉,兼管该县事务。当年海昌遇到旱灾,陆逊就下令开仓放粮,以促进地方恢复。嘉禾五年陆逊攻克江夏,也严令士兵不得侵扰百姓。陆逊曾多次给孙权上奏要求恢复和发展民生。在《谏孙权偏师夷州和朱崖疏》中,他说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一再向孙权阐释民生的重要。嘉禾六年,东吴臣子陈述治国方略时,陆逊又强调国以民为本,失则乱之。因此他执政时期,舒缓民力,轻徭薄赋。 除了仁义治民,陆逊还提倡缓刑慎罚、多赏少罚。乱世用重典,是部分统治者的共识,但陆逊在226年朝议中叙述了缓刑治国的方针,他强调“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在237年官员孟宗奔丧。原本孙吴为了发展,严禁官员离职,违者斩杀。针对此事,朝廷陷入争论,陆逊游说各方最后以儒家孝道为名,成功改变了东吴法律,也为孟宗减刑。 总的来看,陆逊绝对是一名和诸葛亮相媲美的政治家。陆逊祖父陆纡“敏淑有思学”,儒学造诣极高。而陆家也和江东儒学大家虞氏有密切交往,《论语》《春秋》都对陆逊思想造成了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赵维东:《三国时期陆逊“民本、德教、缓刑”的法律观》,《兰台世界》2015年3期。#历史冷知识#
是武将更是儒将,上马打仗下马治民,陆逊能和诸葛亮齐名 长期以来因为夷陵之
浩然说文史
2024-10-14 23:36:44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