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新四军“老虎团”团长刘别生牺牲后,他的遗体被匆匆埋葬。过去了几十年,

安琪小世界 2024-11-29 12:29:17

1945年,新四军“老虎团”团长刘别生牺牲后,他的遗体被匆匆埋葬。过去了几十年,他的妻儿一直在寻找,却还是没有找到刘团长墓地的实际位置。直到2005年,1位新四军老战士来电,讲:“我亲手安葬了刘团长。”       刘别生,这位在中国革命史上闪耀着坚毅与忠诚光辉的英雄,其一生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对国家的深切关怀。1928年9月,刘别生毅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投身于那场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而进行的伟大斗争。次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进一步确立了他在革命事业中的坚定立场。1934年,刘别生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这标志着他在党的领导下迈向更高的政治舞台。 在1930年,刘别生参与了攻打吉安的战斗,尽管在战斗中负重受伤,但他的坚韧不拔精神未曾动摇。伤愈后,刘别生转赴安福吉安边界,投身地方工作,担任乡、区、县团支部书记,并晋升为湘赣省委常委。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负责组织和领导基层的革命活动,还积极推进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这段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奠定了他在党内的重要地位。 1932年,刘别生被任命为湘赣少共国际团团长,随后改任独立武装工作团主任、北路独立营副营长、营长等职务。在这些职位上,他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成功组织和指挥了多次重要的军事行动。红六军团西征后,刘别生被留在武功山区,坚定地坚持游击战争。他担任湘赣游击队四大队司务长和湘赣独立团连长,带领部队在复杂的地形和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刘别生转入新四军,担任一支队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随后晋升为第一师二旅四团团长及十六旅四十八团团长兼浙皖军区一支队司令员。他在新四军中的表现尤为突出,领导部队在敌后开展有效的游击战和破袭行动,极大地削弱了日伪军的力量。1945年6月2日,刘别生率领部队在浙江新登城西与顽军展开激战。尽管战斗异常激烈,刘别生始终保持冷静,指挥若定。然而,战斗于6月3日不幸结束,他在战斗中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年仅三十余岁。 战争时期,刘将军的遗体被仓促安葬,墓地位置并没有详细记录。从此,刘夫人和儿子踏上了漫漫寻父之路。他们多次从上海赶到浙江新登一带,四处打听,寻访父亲的墓地,但每次都无功而返,悄然离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刘将军的后人从未放弃寻找。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任上海警备区司令的王必成将军得知此事后,专门派人前往寻找战友刘别生的墓地,但最终只找到一座新登战役牺牲将士的合葬墓,仍旧不见刘将军的踪迹。 2005年的一天,一通意外的电话,打破了刘别生将军后人寻找父亲墓地长达60年的寂静。电话那头,是一位名叫徐越的老人,自称是当年安葬刘将军遗体的战士。 原来,徐老退休后返回老家居住,一日阅读报纸,无意中读到了"刘司令的儿子帮助老区父老"的报道。这篇报道勾起了徐老尘封多年的记忆,他立即让家人与文中提到的刘司令儿子取得联系。 不久,在徐老的引领下,刘将军的儿子和随行的刑侦专家来到了浙江省临安高虹乡长青村的一处山林中。顺着徐老指引的方向,众人在林中搜寻,终于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墓地。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清理了覆盖在墓地上的落叶和杂草,对遗骨进行了初步检视。 为了最终确认,大家决定对遗骨进行DNA鉴定。鉴定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遗骨的DNA与刘将军后人的DNA高度吻合,证实了这里安葬的正是牺牲多年的刘别生将军! 刘别生的一生,是革命理想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生动写照。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始终坚守信念,勇于担当。从工农红军到新四军,再到抗日战争的前线指挥,刘别生始终站在革命的最前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在地方工作和组织建设中也同样卓有成效,为革命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刘别生以其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赢得了同志们的高度尊敬。他深知革命的艰辛与不易,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无论是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还是在复杂的地方工作中,刘别生都表现出极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至此,英雄已归故里,但精神永驻山河。生离死别六十载,骨肉分离又相逢。儿子终其一生,以己之力,助人为乐,传承父亲的浩然正气,延续刘家的红色基因。

0 阅读:206
安琪小世界

安琪小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