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三足镂空铜器,徐州土山汉墓出土
坚持走路
2025-02-22 15:01:18
【三足镂空铜器】
东汉
1970年出土于江苏徐州土山汉墓
铜器带兽头长把,四周镂菱形孔,底部留圆孔,器身内可置物。
土山汉墓位于云龙山北麓徐州博物馆内北部,是一座人工筑成的封土堆。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座汉墓成了范增墓的依据。《魏书·地形志》和《水经注》也称之为亚父冢、范增墓。
土山是徐州城南的制高点之一,北魏拓跋焘曾在此建高冢戍。明代嘉靖年间,户部主事岳东升在此立碑题名“楚亚父范增墓”。20世纪30年代,这里还曾建设防空洞以抗击日军。
土山汉墓由三座墓葬组成,其中一号墓的发掘工作在1970年取得了重要成果。一号墓的封土很大,一直是周围居民取土的来源。1969年,云龙山会期间,居民在土山北侧发现了部分文物,包括鎏金兽形铜砚盒和玉衣的一只鞋,这些文物被送至考古所。1970年7月11日,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出土了银缕玉衣、鎏金铜砚盒、鸟兽饰铜壶、铜雁足灯等随葬品百余件。
二号墓的发掘工作则是在1977年进行的全面钻探后发现的。随后,徐州矿务局帮助清理了东耳室,出土了68件随葬陶器。1982年,徐州市政府安排发掘土山二号墓,但由于发掘经费等问题,发掘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后停顿。进入21世纪,土山的西、北、东部都有房地产等建设项目,使土山汉墓的保护压力增大。2004年,南京博物院申报了发掘执照,发掘工作由徐州博物馆进行。至2007年,完成了封土部分的发掘工作。
三号墓的发现则是在2002年,徐州市中医院盖病房楼时发现的。徐州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但墓葬被破坏得极其严重。墓葬由斜坡墓道、砖封门墙、甬道、前室、东西耳室、后室组成,仅出土了1件随葬品。
(文字来源于网络)
南京市博物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