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木雕罗汉像,早于海内第一灵岩寺20年
坚持走路
2025-02-21 15:03:16
P2,吴世质造木雕彩绘罗汉像,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
P2-3,吴世质造木雕彩绘罗汉像,郝璋造木雕彩绘罗汉像,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
P4,林文珠等造木雕彩绘罗汉像,张文惠等造木雕彩绘罗汉像,北宋
P5-7,山东长清灵岩寺彩塑,来源于网络
【P2-3,木雕罗汉坐像】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
像高54.5㎝
该件罗汉像,是连州人吴世质为其子保平安供养所雕。像身涂紫红色(已多处剥落),口涂朱彩,衣下裙褶彩色剥落露出白色,座涂土红色。
罗汉髡首,高额圆脸,著右衽僧衣,内服长裙(下摆露出裙褶)。跣足,右足翘搭于左腿,左手扶住右足,右手支撑于座后。身首向右侧,坐于须弥山座。双目凝视,若有所思。
此像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宋代佛教造像汉化的典型作品。
罗汉像用整块木材雕造,座前留出一方平面,上刻“连州弟子吴世质,为男盘会保平安,丁亥。”铭文。“丁亥”为北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连州”即今广东省连县。
此罗汉像于1963年10月发现于广州韶关曲江南华寺大雄宝殿大佛脏内。1964年由广州文化局拔交故宫博物院。同时发现的木雕罗汉像有“韶州南华禅院罗汉阁永充供养”和“八娘舍钱造南华寺五百罗汉一尊”。
可知,木雕罗汉坐像原系南华寺罗汉阁五百罗汉像之一。罗汉阁明时称“罗汉楼”。
据记载,清光绪前因遭火灾,部分罗汉像有毁损,后经补雕和修整上彩,民国时屡有人企图盗窃。虚云大和尚主持曹溪南华寺后,于1936年重建大雄宝殿,塑造三尊高十五米金身大佛,将遭火劫余和补雕的木罗汉像,除功德堂和海参会塔供奉的十九尊外,余都藏入大佛脏内,使五百木雕罗汉像保存至今。其中三百六十尊北宋罗汉像,七十多尊有北宋庆历和大宋等年款。
可证,南华寺宋代罗汉像比现存山东长清灵岩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塑”,山东长清灵岩寺被誉为“天下第一塑”,造成于北宋治平年间的彩塑罗汉像早二十多年。
灵岩寺最为人称道的是殿内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这些比真人稍大的罗汉,是由灵岩寺宋代时的一位住持妙空禅师在苏州塑成后运到这里的。每尊罗汉身高1米至1.2米,身上的妆銮用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涂饰,不易褪色,这些塑像皆坐于80厘米高的砖砌束腰座上,坛座至罗汉头顶高约在105厘米至110厘米之间。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形象时,侧重于写实,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摒弃了宗教作品一贯的冷漠,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入微,体现出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
故宫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