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幸存!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彩绘陶仪卫俑
坚持走路
2025-02-20 15:04:15
P2-3,彩绘陶背箭菔俑
P4-9,彩绘陶执兵俑
P15,东1龛出土现场
徐州市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在历史上屡次遭盗,但仍出土有金带钩、玉熊镇、琉璃杯、铜印等极为重要的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在墓道两侧7个壁龛中出土的224件完整彩绘陶仪卫俑。
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位于铜山县茅村镇洞山村内,开凿在村东南的一座小山的南坡,依山为陵,积土增山。陵墓地宫由露天墓道、甬道、主体墓室和附属墓室等部分组成。在墓道和甬道的两侧及后端,是模仿地面宫室的主体墓室,凿石为室,包括耳室、侧室、前堂、后寝、廊及厕间等8室。墓道两侧有7个壁龛。附属墓室低于主体墓室2.60米,分为四进院落,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共有11间。设有武库、洗漱室、宴乐室、炊厨、厕间、饮食库、凌阴(冷藏室)等,明显仿照现世生活中的建筑样式加以适当改造而成。
《发掘报告》推定墓主为西汉楚国第五代楚安王刘道。
小龛位于门阙内侧墓道两壁(P17-18),因墓道内均填筑夯土,未遭盗墓者盗扰。龛皆凿石而成,石板封门严密,因此龛内很少淤土,未受土浸,不仅基本保持了彩俑最初的原始状态,而且色彩依然艳丽如新。每龛面积约1.50平方米左右。
东1龛内放置各式彩绘陶俑33个,彩绘陶俑保存较好;东2龛内放置各式彩绘陶俑31个,彩绘陶俑保存较好;东3龛顶部局部倒塌,龛内放置彩绘陶俑33个,大部分残破;东4龛内放置彩绘陶俑36个,因顶部倒塌,仅13个彩绘陶俑未受挤压仍然站立,彩绘亦完好艳丽如新,其余均严重破碎;西1龛隔墓道与东2龛相对,龛内放置彩绘陶俑31个,出土时多仍站立,仅少数倒伏于地;西2龛内放置彩绘陶俑33个,出土时主要集中在北部,大部分仍保持站立状态,背负箭箙,阵容整肃;西3龛内放置彩绘陶俑27个,龛内北侧顶部局部塌陷,少数彩绘陶俑被压而破碎,南部彩绘陶俑仍站立完好如初。
共出土彩绘陶俑224件,绝大部分完整无损,神态逼真,宛若真人,惟尺寸稍小而已。根据姿态或持物的不同,可以分为拱手俑、执兵俑和背箭箙俑三类。
据《发掘报告》称,墓道小龛内相当数量彩绘陶俑所佩绶带下端均有半通印(P16),印文多为“郎中”,个别为“中郎”。
通过提取出土的陶器和粘土,推断陶俑是在稳定的还原环境中烧成,最高烧结温度900~950℃。部分仪卫俑戴有木质冠,另有部分手持木质器物仍有残留,说明北洞山陶俑制造者在认真地学习或模仿长安主流制俑范式。北洞山彩绘陶俑乃至徐州地区西汉陶俑既是长安墓俑的延伸,也是对长安墓俑的改良。
徐州博物馆
0
阅读:3
朱诺
之前的颜色这么鲜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