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哪吒是什么形象?辽代石函的哪吒闹海

坚持走路 2025-02-23 15:41:15
P4-5,石函拓片 P6-12,辽宁省博物馆特展 P13-16,朝阳北塔博物馆 P17,朝阳北塔地宫 P18,朝阳北塔 “哪吒闹海”的故事脍炙人口,早期哪吒到底长啥样? 1986年出土于辽宁朝阳北塔地宫的辽代石函上,刻画了“哪吒闹海”的名场面。 这件石函出土于1986年,文物管理部门在对其修缮过程中,发现了哪吒的故事。 石函四侧面刻有一组佛教中传说的“哪吒护法”故事,图案上书“大圣那(哪)吒太子”,内容为哪吒指挥夜叉率众追杀兴风作浪的和修吉龙王。其头侧均有题名。 这里的哪吒形象,突目高鼻、方脸阔口。头戴火焰冠,身穿铠甲,左手托塔,右手作指挥状。脚踏祥云,蓄势待发。 哪吒身前有多名夜叉,他们或举旗呐喊,或击鼓助威,或持剑劈杀,或张弓射箭,场面紧张激烈。 龙王长躯疾飞,回首张口,惊慌逃窜中后脚已中一箭。另一支箭正飞向其腹部。八只有首无身的小龙紧随其后。 石函上“哪吒闹海”的场面,生动传神,极富张力,为后世人们提供了哪吒形象的早期证据,也揭示了当时人们对哪吒故事的想象和创作。 1984—1992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朝阳北塔进行加固维修。期间发现了神秘的天宫、地宫,2粒秘藏千年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惊现于世,同时还出土了上千件奇珍异宝,尤其是反映七宝供养的七宝塔,瘗葬佛祖真身舍利的五重宝函,以密教曼荼罗图像为主题的鎏金银塔、金银经塔、金舍利塔等,将天宫构筑成供奉舍利的神圣空间,反映出辽代佛教密宗仪轨。 朝阳北塔地宫于1986年北塔维修时发现,早年被盗窃、扰动。原放置于砖室内的盛装佛舍利的石函被移到室外砸坏,地宫及石函内的珍贵文物被盗,残存少量遗物,石函等物已遭破坏。 地宫内现存八棱石经幢(P17)作为法舍利供养,幢身刻满密宗陀罗尼佛经,包括《大随求陀罗尼》、《梵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悲心陀罗尼》等,并记录了地宫的再葬时间为重熙十三年(1044年)四月八日。石经幢形体雕刻精美,经文内容丰富,在辽代经幢中罕见。

0 阅读:0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