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是人们内在最需要的
四季之爱
2025-03-12 17:15:13
人要的并不是和睦相处,而是冲击和落差。就好比一群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总会有人出来破坏。这个破坏者并不能说是坏人,而是做了一个大家都想要的结果。当然其他所谓爱好和平的人可以站出来指责和平息这个捣乱者。但是实际上,恰是这个坏人的出现而带来了好人的身份确认。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感受到这种心理细微的变化,但是实际上我们总是在挑刺别人的问题,从而来建立自己可以指责对方的理由。这种现象其实就是需要有更多矛盾冲突才能让一个人活得像个人。从夫妻关系,到亲子关系,本质都是一样的。小孩看不惯父母的打压和控制,父母看不惯小孩的懒散、不求上进。本质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不可能出现非矛盾的状态,以至于如果外在环境实在找不到可以挑刺的地方,就会开始在自己身上挑刺。所以孩子的出现是教育父母的第一次也是最严肃的一次尝试。
有趣的悖论就是当一个人意识到了自己的习惯性负面心理后,就会说我要爱自己,我需要用爱来感化世界。这时候实际上她做的事情就是给自己挑刺,通过把自己分裂为有爱的和平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习惯性地用负面眼光看世界的人。同时那个善良的好的“我”会随时监督那个不好的“我”,从而实现自我的改进、改良和优秀化。当然对于这个状态的当事人来说,她肯定不会认为自己是有分裂的,而是处于一种所谓整合后的圆融状态。
只不过那个被打压的自我,虽然现在不露头,但是当你的控制力,也就是心力降低的时候,肯定会反噬出来吞噬你自己的完美世界。这时候的恐怖场景恐怕是绝大多数人不敢想象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心智不成熟,不理智,不正常,甚至已经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普通人了。但是仔细观察他们会发现,他们甚至可以比一般人还要更懂“道理”,什么都能说得出来,什么都似乎难以反驳,甚至还有一些富有哲理的深意。
从意识的连续性看,这些漂浮、间断、不连续的自我意识,实际上就是打压、分解后的碎片,游荡在一个独立人格的时空周围,时而进入她的感官范围,时而又远离,似乎有一个遥远的自我在那里呼唤。人们把这些现象简单地放到问题、疾病或者不可知的地方,通过科学或者不为人知的其他方法,进一步地强迫打压和控制这些意识碎片。这像极了现实生活中家长对于小孩,或者夫妻间的相互控制,最后演变为了长期的仇恨的最终的暴力化显现。
人们把欲望认为是邪恶的,但是不会把暴力认为是邪恶的,因为人们总是认为邪恶需要通过暴力来压制,而永远看不到其实被压制的一直都只是自己。
0
阅读:0
乐符上的小脚丫
可怜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