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都有基础
四季之爱
2025-03-13 15:23:07
乐趣是否也是有基础的?有没有完全没有任何条件的乐趣?这可能是人类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因为我们总是会说,只要活得开心就好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说的是不要现在的烦恼,认为有一种情况是开心的。其实重点并不在于怎么开心,而是产生了一种叫做开心的概念,而实际上逃避的是当前的不开心。
虽然这看上去像文字游戏,但是人的真实心理一直是非名词和概念化的,而一旦有了概念,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真实心理的逃避。从最简单的开心和不开心来看,不开心是实际,而开心是逃避。那是否我们能解决这个不开心呢?并且同时不设立开心的概念?
如果再严肃一点,答案其实也是挺简单的,世界上根本没有开心这回事儿,倒是有不开心这个持续的状态。而所谓开心是暂时忘记了不开心,也就是痛苦是生命存在的本质。然而如果你不考虑存在,那其实也没有痛苦之说了。当然这并不是说生死不存在,而是把生死放回到简单的个体存在层面的事实。这个时候就能让一个个体的生灭和宇宙所有事物的本质等同起来。然而这时候又碰到了主体问题的本质,那个“我”在哪里呢?是不是其他痛苦或者不痛苦的个体是“我”,还是说只有我的个体是“我”。
当然大家肯定认为只有自己的我是“我”,而不会认为其他人是我。但是为什么我们又同时希望别人的痛苦不要传染到我这里了。因此大家不愿意看到别人受苦,甚至不愿意看到小猫小狗死去,因为这让自己想到了“我也会死去”。反正现在还没死,就过一天算一天,不去想这个令人伤心的事情就好了。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我”就更收缩了。我们得把自己藏好,放在一个安全的山洞里。然后偷偷地观测这个世界的残酷,在发现了不幸后,就会感同身受而表示同情和怜悯。
然而这些怜悯又必须适可而止,“我已经表示了同情了,你不能要太多了”。我们在一方面表现自己有爱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小心呵护着自己的私人领地。“我给你一些可以,但是你也不要得寸进尺了”。这种前后、内外的冲突导致我们一直处于尴尬的自我分裂中。好人和坏人的设定也一直在转变,然而问题的根源不就是对于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的定义的混乱吗?
人们总以为活着是可以得到一些安慰和慰藉的,而孤独的本质却一直被压制在死亡的威胁之下。大家宁愿让自己封闭在一种惯性思维中,以免探测到最深的虚无,而逐步形成了人类集体的麻痹和暴力控制性意识。只有勇敢并且独立的人,才可能在这个孤独的旅程中摆脱自己血脉、意识,甚至空气的拉扯而完成一个灵魂的升华和自我救赎之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