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是占据更多资源

四季之爱 2025-03-19 15:26:02
人活着是抽象的,你没办法证明自己活着,因为这些肉身既脆弱又短暂,总是在不断新陈代谢地老去。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自己占据的东西多少来证明自己活着,于是世界就变成了一个人占用的资源越多就越活的尴尬局面。这也是人类的最深刻“无意识”之一,也是人为什么无法停止积累的根本原因。 人们按照房子、车子的大小来证明自己更优越;用吃过的山珍海味的类型来证明自己的厉害;用去过的天涯海角来证明自己的丰富;用饱读诗书后掌握的文化来证明自己的高尚。但是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活着。在我们死去的时候,给我们造成痛苦的也正是这些拥有的东西。但是你可能又会说,来和走都是两手空空,可是这些自我安慰本身不也就是对自己无法带走活着积蓄积累的妥协吗? 所以人们会学习并且相信在自己死后仍然可以占据一席之地,人们其实并不关心自己是谁,更关心的是自己挤进了一个世界,即使是知识的世界。当我们挤进一个车厢的时候,会给自己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落座了后就更舒坦了,因为这个“座位”就是我的。于是我们会扩展这种心理需求到更抽象的领地,古书你需要去读那些不被人熟知的冷门的精品,通过在公开场合流露自己的这种深度学识,让自己在知识的车厢中有一个自己的位置。 文化人可能看不上房子、车子等等物质化的表现,但是他无法忍受知识的匮乏。当一个人像我一样类似文盲,能读对的字更是少之又少,那么我就不能拥有通过文化知识来证明自己活着的资源占据了。有趣的是,文化似乎是可复制可同时拥有的。比如我们都读过了鲁迅的《狂人日记》,但是你不能和别人说这个,因为大家都读过。你可以和现在的小孩说这个,因为年轻人没读过,课本里没了。这种只要我读过就能拥有的占据感非常微妙。既然大家都能有,为什么我还会有快乐呢? 汽车上的位置坐掉一个就少了一个,但是文化好像不是这样。因为文化是纵深的而不是平面的,你可以不断地从历史上和自己类似的文化人(矫情傲慢自以为是)身上获得共鸣。大家用类似的方法给自己积累高台,让自己和其他“凡人”区分开来。因此文化的座位是金字塔型的而不是车厢型的。你得不断地往上爬,坐到高位才行。这时候你占据的资源可不只是一个空间了,而是带有历史厚重感的成功,以及带有文化碾压感的覆盖。你总比那些没文化的人厉害。于是自己占据的资源一方面有了体积,还有了时间的延续性。于是在自己死后甚至还能留下芳名,这是最终的成就了吧,最终证明自己活得实在的究竟真义。

0 阅读:0

评论列表

执迷的?

执迷的?

2
2025-03-21 08:51

還是如此精闢

吟游诗人_王

吟游诗人_王

1
2025-03-21 17:28

说的对

四季之爱

四季之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