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移开挡在你面前的高山

四季之爱 2025-03-22 17:11:20
我们认为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是分离的,客观之所以称为客观就是因为它不会由自己的想法而变化。但是这么一来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你肯定会思索客观世界的最初来源,也就是说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不由我的意志变化的外在环境,区分于自己的主观环境。 当然如果一个人更细微一些就会知道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是客观的。你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念头、思想或者条件反射。就好比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开始回忆今天碰到的某个美女,让自己心情荡漾,但是你告诉自己得睡觉了,明天还得上班开会,因此你竭力遏制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我们碰到一个难题,这些想法哪一部分是自己的? 我们通常会认为那个思念是主观的,因此你就能控制这种思念。那所谓的不由自主又是什么意思呢?所以是否这种思念是客观的,不由自己的想法而变化。但思念本身不就是想法吗?不过我们还有另一个监督者存在,也就是认为自己不应该思念的主体,那个“应该”是什么性质的?是否“应该”就是主观,还是说应该不想是主观?如果应该不想是我自己控制的,那这个东西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在哪里,是旁观还是休眠? 我们回到拦在自己路前的这座高山,它并不因为自己而出现,但是它确实出现了。我认为它妨碍了我,因此我想它消失,就像我想那些“想女人”的念头消失。所以我们发现其实控制者是“我”,就是所谓的主观,而不是观点是主观。也就是想女人,或者挡路的山是不好的,这种判断并不是主观,而我能进行选择性地判断才是主观。我也可以反过来考虑问题,虽然主观性发生了反转,但是主观能力没有变化。 比如我可以认为想女人是最好的,想工作是不好的;我也可以认为必须有山挡住我的去路,否则我就一去不复返了,我想回到我来的地方,山给了我理由折返。人在不同的世界观和心境下面会选择完全不同的观念,因此我们无法确立主观到底是什么。我们最终也可以明白,所谓的主观就是自由选择的权利,不管你是喜欢男人还是女人,你的选择权的使用才能证明你有主观性,也就是证明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我们总是会发现,别人越是不让我做的事情,我就是越要去做以证明给别人看。 但是有一点很奇怪,当这个主观性涉及信仰的时候,就会反过来。人会变得希望统一,我相信的和你相信的一样,我也需要有更多人相信。这种剥夺人的自由选择的满足感,也意味着自己开始脱离个体而进入更为庞大的集体性存在形式。这时候的客观和主观的边界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于是一个人在这个主客观区分明显的世界中就显得更为格格不入了。

0 阅读:0

评论列表

分我一口瓜。

分我一口瓜。

2
2025-03-22 20:33

当获得个体感的主观性开始构建信仰的时候,不管是自己构建信仰还是加入别人的信仰都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去个体化的集体化,所以,个体化和集体化都是主观性的选择,所以严格来说是主观性自己模糊了主客或者个人与集体的边界,只不过貌似有些人是有意为之,有些人是无意为之

四季之爱

四季之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