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提问】我二舅今年62岁,平时最爱在村口打麻将,一坐就是大半天。 上周三半夜两点,他突然被右小腿钻心的疼痛惊醒,那腿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皮肤发紫还透着亮光,青筋扭得像麻花。 二舅妈说当时摸上去烫手,活像刚出锅的烤红薯。这不是头回犯病,之前总抱怨半夜腿肚子"转筋",抹红花油能管点用,这回连拖鞋都穿不进去了。 救护车拉到医院一查,右腿静脉里卡着条15厘米长的血栓,医生说再晚来俩钟头,这血栓能顺着血管窜到肺里要命! 【医生回答】血栓形成就像血管里发生了"连环追尾",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成分异常聚集,逐渐堵塞生命通道。 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统计,全球每4人中就有1人死于血栓相关疾病,而在我国,静脉血栓年发病率已达万分之三。 特别是长期久坐人群,连续静坐90分钟膝关节血流量会锐减50%,血栓风险骤增10%。 夜间出现的三种特殊信号尤其值得警惕:一是持续性腿部胀痛,不同于普通抽筋的短暂刺痛,这种痛感如同被老虎钳夹住,常伴随皮肤温度升高和颜色改变。 二是平卧时突发胸闷气短,当血栓游走到心肺区域,患者常感觉胸口压着磨盘,坐起后稍有缓解,这种体位性呼吸困难是肺栓塞的典型表现。 三是单侧流涎伴嘴角歪斜,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经中枢缺血时,会出现睡觉"漏口水"现象,这种情况在清晨尤为明显,统计显示约35%的脑血栓患者发病前有此征兆。 血栓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血液"三高危机"——高凝、高粘、高脂。 高血压患者血栓风险是常人的4倍,糖尿病患者风险增加3倍,高脂血症人群更是达到5倍。 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流速减慢、凝血功能亢进这三要素,构成了医学上的"血栓形成三角"。 预防血栓需多管齐下: 1. 每坐1小时做3分钟踝泵运动:脚尖用力勾起10秒再绷直,重复10次,这个动作能泵出30%的下肢淤血 2. 饮食遵循"三色原则":红色警戒(日盐量<5克)、黄色警报(少吃动物内脏)、绿色通行(多吃深色蔬菜) 3. 睡前温水泡脚:40℃左右的热水浸没脚踝,促进末梢循环,改善血液回流 4. 定期测量腿围:双侧小腿最粗处围度差超过2厘米需立即就医 5. 特殊人群预防:孕妇建议穿戴梯度压力袜,术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要特别注意,约6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没有典型症状,因此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次血管超声检查。 记住"三个20"自检法:单腿站立超20秒、抬腿20度不变白、20秒内完成10次勾脚动作,任何一项不达标都应警惕血管问题。
【患者提问】我二舅今年62岁,平时最爱在村口打麻将,一坐就是大半天。 上周三半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3-20 18:40:12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