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屈地活着
四季之爱
2025-03-25 15:56:05
人活着其实都很憋屈,忙着处理这个那个问题,忙于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或者味道。但是再怎么努力,也总是会感觉到受到限制。这些限制似乎看不到,摸不着,因此自己也不知道,或者当作不知道。就好比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生活你不会觉得空气是对自己的限制,不止是氧气的需求,还包括了大气的压力,让我们其实一直有窒息的恐惧。
类似的心理也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社会就是让我们感觉不自由的“大气压”。有很多隐形的要求在那里一直监督着自己,这并不只是不能做坏事情,伤害别人的利益,更多的是伦理道德的莫名共识。作为一个男的你得喜欢女的,不能喜欢男的,反之也一样。如果你有什么非分之想,你自己都已经把自己骂了一通了。然而人类的麻烦就在于社会性的自我和内在的另一个自己似乎不是同一个人。即使一个人想要活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她也总还是会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冲动的影响。
特别是当我们生活开始变得富裕,可以支配的时间变多了,不用整天都劳作来养活自己。这时候就会出现更多奇怪念头,而这些念头并不和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有关。因此我们区分一个自己的外在形象,也就是需要让自己能够社会化,群体化,家族化和部落化生活,又在内部安放一个隐私的秘密的自己。快乐到底是通过外在社会的承认获得的,还是通过自己内在的阴暗欲望满足获得的?
我想人们肯定什么都要,既要一个处于主流轨道的高大列车形象,也需要一个在地下室昏暗灯光中的色彩斑斓。人们睁着眼睛看着世界的时候,世界也看到了她。但是她脑子中想的要么是可以公开的身份设定资料,要么是自己心里暗自盘算的各种考量,或者想象。越来越分裂的内心状态导致越来越分裂的意识状态,说话可能开始有多条线路同时进行,最终会活得越来越游离。而良好身份的确立,逐步甩开了那个不良的自己。
问题于是开始显现,不仅是性格、心理,也包括睡眠和疾病。人们重新又要忙于处理这些“问题”,于是又有一件能让自己忘记憋屈的“正事”可以去忙碌了。周而复始,人们的事情越来越多,至少越来越充实,也不会有不伦的事情发生。因为你不能指责一个人寻求身心健康的努力吧?
然后悖论仍然会产生,因为这些健康问题,又有太多心理阴暗部分的作用。当一个人试图去寻找健康的时候,实际上她寻找的只是被承认,被安慰,被允许,被说一句,“其实你的想法也没这么坏,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做一个坏人吧,做一个没有这么多人喜欢的人,也许这才是一个人走向健康的最快捷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