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嫂作家范雨素,让我明白女性读书的意义
佳佳也想成长
2025-03-30 16:09:35
“文学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撑,因为看小说的原因,我对所有的苦难都有预设了,我吃的苦,跟小说里的文学形象一比,都不算什么。”
范雨素,12岁到海南流浪,20岁闯荡北京,草草把自己嫁了后,却遭遇家暴,带着两个女儿独自生活。2017年因为一篇《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她火了,现在的她已经出了一本硬书《久别重逢》,还有两本书也在写作中。
通过大量阅读,范雨素对生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R]阅读让人有了直面生活的勇气
范雨素看书很杂,她读文学作品,也读历史和物理。读历史,让她觉得就像进到一个高维世界,从高维世界俯视自己,俯视当下的苦难,就像人看蚂蚁,不会觉得苦难那么折磨人;读物理,让她对宇宙了解的更深,也更能正确认识自己,活的更明白;而小说,更是给她精神的支撑,每当日子过得不好时,她就看《三毛流浪记》《鲁滨逊漂流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69届初中生》《塔铺》。
[二R]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它都无足轻重。
2017年,范雨素一夜爆红,泼天的富贵向她涌来。有出版社直接给20万,也有媒体向她约稿,一个月写4篇,一篇1500,甚至还有活动,只要她去坐那儿,什么都不干,就给1万。
但她都回绝了,她说“你如果要帮我,就直接把钱打给我,或者让我干活,让我演讲,让我劳动,也行,可是什么都不用干就给钱,我不去,这是在消费我。”阅读让她对世俗的幸福,不太看重,她对生活也没什么欲望,就是简单生活。
[三R]众生平等
范雨素用文学视角看待一切时,只觉得万物平等。农民是可怜的,不过在童话里,国王也是被怜悯的对象;脑力劳动并不比体力劳动高贵,说脑力劳动改变命运,不过是偏见;书也是,看《知音》《读者》的不该被鄙视,读量子物理时的她,也不自觉高贵,看不懂就不勉强自己,跳过去也不自卑。
✨范雨素说读书有两个意义,一是可以使人不卑不亢地活着,二是使人心灵干净。一本书可能读了就忘,就像竹篮打水,但你一直读下去,竹篮就一次次被放进水里,时间长了,竹篮就变得干净,看似空空,内在的快乐不足为外人道也。愿你我通过阅读,都变得更辽阔,更干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