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
四季之爱
2025-04-03 16:23:39
以前碰到过一个人,因为我喜欢给人归类,他就说干嘛一定要给人不同的定义。他是一个潇洒的人,周游世界,显然看不上我这么一个狭隘的人。由此给我印象很深,也让我思考了很久。我逐步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不是我们需要给人归类,然后把自己置身于某种圈层内。比如会把自己认为是一个善良的人,或者因为社会的恶需要锻炼自己的修行人,一系列的不由自主的行为其实都有内心更深的恐惧。
比如一个人他为什么会变成一个逍遥的人,因为他不想变成一个被工作、生活等要求限制住的人。他到底是喜欢江山的新鲜,还是厌恶被要求的自尊践踏?人们其实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但是人一定知道自己不要的是什么。而所有不要的东西抽象到最后就是不能你说啥是啥,得我说啥是啥。至于具体是啥是不重要的,我的主宰才是重要的。而这种主宰性甚至会以一种反向的方式出现——彻底放弃我的主宰力,而让你彻底控制。你说啥就是啥,你要我干啥我就干啥。
这种看似和自由矛盾的心理在本质却是一样的。这种主宰感由于进行了360°的覆盖,而导致其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一致性。虽然我们看似这个世界有很多丰富度,各种人有各种不同的选择。有的人被人瞪一眼就会说“你瞅啥!”;有的人被人打了耳光却还要把另一面给他打;有的人看到流浪的猫狗心生怜悯,同时却对不幸遭遇的一些人拍手称快。内心的阴暗被掩盖在了表面的善良中。
人们的逻辑很难用思维搞明白,因为思维是物质的,因此有惯性。当一个人是好人的时候,他一直是好的,反之也一样。我们需要很多的证据,以及时间才能扭转对一个人的看法,而一旦扭转又会产生更大的惯性。所以你没办法跟人说事,大家只是在看人,看自己内心对这个人的定义。虽然我们经常听说“对事不对人”,但是实际上这种对自己的说服,只是在压制自己内心的本能反应,也就是对那个人的鄙视和抵抗。
人们无法不归类,因为实际上人就没一个单独的人,人总是处于类似老鼠等集体的生物团体性中。人甚至没办法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因为意识、教育本来也就是在不断加强这种联系。我们试图从世界的版画中划分出不同的区域,让自己蹲守在那里。然而这总是不安全,因为总是会被不属于这个区域的,类似老王家的狗,看到一眼,而让自己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退隐,从前面都后面,从表面到地下,从可见到不可见,从嘈杂的喧嚣到安静的无声。一切都归于平静,一切都归于尘埃。不等灰尘被阳光照到的丁达尔的美,只求未来和现在的永恒。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