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什么样子估计现在的年轻人想象不到,甚至到了1970年代,绝大多数农村还是靠鸡屁股当银行,也就是靠卖个鸡蛋换个称盐打油的钱,这里的油不是食用油,是点煤油灯照明的煤油,盐倒是食用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农民首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吉林省的农民在1956年相比1941年,年人均细粮和肉类的消费量也分别增长了三倍。 农民的食物消费所占总支出的比例出现了下降 1954年河南省对50个县993户农民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瓦房的比例已达到32.4%。 此外,民众的平均寿命也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1950年代到1980年代的20年间,与城市居民的增长速度相比,农村的改善显得相对缓慢。 1978年,全国平均肉类消费量为12公斤,但农村人均只有6公斤。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前,土地和生产资料都归集体所有。 每个农村单位一般由多个生产队组成。 年轻力壮的男子通常负责体力劳动,而女性则往往被分配到喂养家禽家畜的任务中。 每人根据劳动强度与工作量获得相应的工分。 在那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如布料、油、肉类和米等,都需要凭票购买。 如果票用完了,也无法购买。 农村居民的衣着简单且耐用,多以青色和蓝色为主。 冬天大部分人都穿着棉衣,毛衣在农村极为少见。 男士在夏天常常光膀子或穿着短裤,女士们则几乎没有穿裙子的机会。 多数人都穿自制的草鞋,尤其是年长的人,穿着这种鞋走田间小道。 解放鞋则是过年时才可能获得的奢侈品。 农村的路况差,尤其是连日的降雨过后,土路变得泥泞不堪。 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村民们习惯于徒步出行,许多人常常在走路时摔倒。 尽管有些家境较好的农户,能够获得更多的粮食,但大多数人由于工分低,所分配到的粮食远远不够。 人们通常会在日常饮食中添加一些粗粮,如红薯、玉米、土豆等。 红薯饭成为常见的一餐。 在很多地方,农民甚至去田里抓泥鳅、黄鳝、青蛙等食物。 农民的收入普遍很低,依赖于种地和一些副业收入。 家里除了一些小规模的养殖和手工业活动外,很多农户还依赖于木匠、铁匠、瓦匠等手工艺人来维持生计。 当时的物价水平也相对较低。 一些基本的调料和日用品价格便宜。 但由于医疗条件简陋,许多农村居民得了病后,往往只能依靠乡村医生或者中药来治疗。 而一些严重疾病往往因为没有医疗资源,导致病人只能忍受。 沂蒙山的一个小村庄里,村里的老百姓艰难度日。 在一个冬季,记者来到这个村庄进行采访。 农村人口过多,而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仅有133元,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实物的形式支付的。 他走进了一个姓鲍的现役军人家中。 这个家只有12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四周几乎没有任何家具。 家中唯一的床是由石块垒起的,床上挤着一家三口人。 床对面是被拴住的山羊。 屋内弥漫着难闻的羊粪味。 父亲提到大儿子在西安参军,认为家里的生活条件已比以前有所改善。 记者来到了另一户贫困的家庭。 王大爷和他的老伴住在一座简陋的草房里,房子的墙是用碎石堆砌的,内墙则是泥巴抹成的。 王大爷的老伴已经90岁高龄,长期卧床不起。 家里已经没有食物可吃,过年时仅靠女儿从山下送来的一碗水饺度日。 王大爷的老伴身上没有衣服,整天裹在一床已经硬化的棉被里。 而另一位年老的妇女王正英曾是抗日战争中的老妇救会员,她家里没有足够的食物,锅里是未曾清洗的玉米糊糊和野菜。 村里的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人均年收入仅为29元,几乎没有现金收入。 改革开放自1978年开始,最初在农村展开。 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每个家庭负责耕种分配到的土地,除去上交国家和村集体的粮食,剩余的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 这一改革迅速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土地承包责任制最早的实验在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进行。 当时,小岗村的农民为了增加收入,私下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带来了远超集体生产的成果。 最终,这一做法引起了上级政府的关注。 杂交稻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原来亩产只有几百斤的水稻,现在能够达到千斤以上。 农村经济逐渐从温饱问题向富裕方向发展。 小商贩、摊贩、个体经营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人们开始购买电视机、录音机、自行车等消费品,甚至摩托车也逐渐进入农村家庭。 参考文献;[1]王兆铮.改革开放是动摇不得和动摇不了的伟大旗帜[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5,27(1):17-23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什么样子估计现在的年轻人想象不到,甚至到了1970年代,绝大多
陌上伊人笑
2025-04-09 15:02:43
0
阅读:594
messi1962
改革开放太伟大正确了邓公最伟大
用户47xxx72
公正客观讲实话的好文章
dmp
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切都是毛主席时代打下的基础
白开水 回复 05-09 22:01
打了百年屈辱一穷二白的基础?你也算个人?
雁南飞 回复 05-11 14:17
工业以石油为例,石油一词出自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也就是说宋朝之前中国就有石油了,而中国石油的大发展是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1962年开始出口石油。农业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为例,1961年发现第一株杂交水稻,1973年培育成功,1974年在湖南试种,1976年逐渐推广到全国。
用户58xxx89
有很长时间是烧松枝来照明,那里有煤油点
老陈
不解放,穷人还是文盲,更没机会在互联网上留言。
用户13xxx98 回复 05-10 20:38
感谢华主席粉碎四人帮,感谢邓主席狠抓科技。
陈太俊
改革开放以前穷,家家户户没收入。家家户户守差穷,就是粗粮吃不饱。养鸡鸭蛋上街卖,家里是省吃俭用。也就家里零用钱,改革开放农民变。市场经济效益高,也没有去束缚住。想干什么干什么,只有自己不懒惰。有吃有喝有住的,想要东西都会有。
老钟
地标广西梧州,农村从不见承包责任制,只有分田到户,有谁告诉我?农民的富裕是靠承包责任到户得来的?农民由贫困转变到温饱有余,是改革开放后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劳力能进城务工经商等赚到钱而改变的。
清风明月
你刚生出来的时候话也不会说路也不会走,三四岁做个加减法就已经了不起了。
雁南飞 回复 05-09 20:35
从秦始皇到1980年完成工业基础之前的二千多年,一直是大农业时代,靠人力畜力搞农业生产。国家工业的真正发展是从一五计划,苏联援助156个项目开始的,按1965年的计划,用三个五年计划,也就是1980年左右完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建设。
雁南飞 回复 05-09 20:24
认真读读毛主席的书,认真翻翻建国后的五年计划,1980左右完成基础工业建设,2000年左右实现四个现代化,2020~2050年赶上或超过西方强国。为什么1980年之后,从农民轮换工开始,打工人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工业基础做起来了,依靠农业发展工业的历史结束了。
用户17xxx33
现在同美国打经济战,发现在平台经常出现讲未开放改革前30年的事,这种人根本不在那年代生存,这种人发表这种文章其实是配合美国打经济战,目的就是想这个社会搞乱,其心可诛
68ZQ15
我68年的知青下乡到辽东山区桓仁县大山沟子的生产队,有电灯,有线广播,吃盐生产队分,端午节,仲秋节杀猪宰牛分肉,有水田旱田,吃粮大米苞米各半,没餓过肚子,日工分值,好年景7_8毛钱,灾年景3_4毛钱,去掉口粮钱一年劈红70_100多块钱,有1.5分自留地,吃菜不花钱,自己留几颗种子,种菜也不用买种子……,绝不像现在有些人说的饿肚子活不下去那样。
不省心的大爷
刚生下来的娃就能跑?!凡事儿都要有个过程,万事开头难!!!
牛兄子弟
那个时期人口由五亿六亿暴增到九亿十亿人口,暴增这么多人口需要多少粮食?证明那个时期生活水平在改善提高达到基本温饱生活状态!那时人均寿命大幅提高,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民族科学文化技术素养大幅提高!
千年老妖
不知道作者的年龄,但是城乡差别现在依然存在,估计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之内还是会存在,这是客观事实。
用户61xxx07
一家五六个孩子 放现在也不好过
家里人
没有十月怀胎,没有小中高的学习文化是读不了大学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日后的生活什么的是离不开日前的种种基础
地球是圆的吗 回复 05-09 22:12
你怎么不问幼儿园也没上吗?好好踩缝纫机,你也能当院士的
家里人 回复 地球是圆的吗 05-09 22:21
应该是你去问他才对,照我的原话问,懂吗?
同龢
七十年代初还有很多地方在上夜校扫盲,全国解放后有文化知识的屈指可数就是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人都能找着工作修铁路建工厂盖学校…所以前三十年的艰苦奋斗功不可没。
用户10xxx10
下放农村生产队,妇女是干农活的主力军:插秧,割谷,割麦子都是女性。男的耕地、挑稻谷。集体没有副业喂家禽家畜之事,农户养鸡鸭,部分农户养猪(主要饲料缺)。
汴阳十八子
生产力的解放与否是社会进步与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