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成名后,冷冷地甩给母亲两根金条,此后母女再也没有见过面。后来她母亲病重,非

陌上伊人笑 2025-04-15 20:55:47

张爱玲成名后,冷冷地甩给母亲两根金条,此后母女再也没有见过面。后来她母亲病重,非常想见她最后一面,然而张爱玲只寄去100美元,说:“既然她那么爱钱,就让钱陪着她吧。 ”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江南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 黄逸梵的父亲黄宗炎早逝,留下了一笔庞大的家产。 成年后的黄逸梵嫁给了张佩纶的儿子张志沂,但张志沂沉迷于享乐,生活荒废。 黄逸梵心生不满,决心追寻自己的梦想。 她选择了出国,放下了家务和孩子。 她换上洋装,放下了束缚,穿上了定制皮鞋,滑雪、学美术。 黄逸梵走遍多个国家,生活充满了挥霍。 但在自由与责任之间,她并未真正找到平衡。 张爱玲和弟弟在母亲缺席的岁月里渐渐适应了没有母亲的生活。 张爱玲年幼时,难以从记忆中找回母爱。 然而,黄逸梵回国后,虽然给家庭带来了外表的富贵,但她始终没有真正承担起母亲的责任。 她总是将自己置于家庭之外,更多关注个人的感受。 黄逸梵不仅没有给予张爱玲足够的关爱,反而时常以讥讽对待她。 张爱玲记得母亲常常因为她的笨拙行为而责备她。 然而,黄逸梵却也为女儿提供了求学的机会。 她雇佣老师为张爱玲补课。 张爱玲对母亲既有仰望,也有怨恨。 她一方面感激母亲为她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痛恨母亲在情感上的疏离。 在1939年,张爱玲正在香港大学就读。 她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连一支自来水笔都买不起,每天只能携带墨水瓶上课。 暑假期间,由于无处可去,她选择留在学校宿舍。 学校管理者并不欢迎她,于是安排她到修道院,成为修道院小学的英语教师。 张爱玲在修道院度过了一个免费提供食宿的夏天。 此时,黄逸梵来到修道院探望张爱玲。 她在与修道院的嬷嬷聊天时提到,自己正在香港最昂贵的浅水湾饭店住宿。 张爱玲意识到母亲的豪华生活与自己艰难求学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 一次,她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 这笔奖学金来自一位教授的资助。 母亲疑心这笔奖学金背后可能涉及到不正当的关系,甚至在张爱玲洗澡时贸然闯入,质疑她是否依然保持着纯洁。 张爱玲非常珍视这笔800元的奖学金。 母亲为她的学业付出了很多。 张爱玲渴望证明自己能靠自己的才华获得社会的肯定。 而这笔奖学金,成了她努力的一种象征。 然而,母亲却立即联想到她与教授之间可能的私情。 尽管张爱玲极力澄清,但母亲后来未能理解她的付出。 之后,黄逸梵将这笔钱输掉,而她并没有向张爱玲解释或道歉,钱仿佛从未存在过。 张爱玲的内心愈发冷漠。 在这场风波过后,张爱玲决定彻底摆脱母亲的束缚,并发誓要将母亲的供养钱归还。 战事爆发,张爱玲的学业中断。 她回到了上海,开始尝试投稿并赚取生活费用。 她的小说和散文受到广泛欢迎,在短短几年内,她的作品便被大量刊登在各类报刊上。 此时,张爱玲已结识了胡兰成。 两人结为夫妻。 在婚后,张爱玲依然心心念念着母亲当年对她的支持,但她手头的资金并不充裕。 胡兰成便带着一皮箱现金来到她身边。 张爱玲将这笔积蓄换成了两根金条。 一次偶然的下午茶,张爱玲将金条带给了母亲。 她将金条摆在母亲面前,宣告她不再依赖母亲的资助。 这一举动,母亲无法接受,以为自己对女儿的爱不再被认同。 在随后的几年里,张爱玲为电影和话剧编剧,作品大获成功。 亲在某次观看她的电影后,首次表达了对她成就的认可。 张爱玲对母亲的情感逐渐疏远,她对母亲送来的翡翠耳环也没有表现出丝毫兴趣,最终将其卖掉。 随后,张爱玲远赴美国。 1957年,母亲因病重,希望能见她最后一面。 然而,此时的张爱玲已经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 最终,她没有飞往伦敦,只是寄去了100美元。 母亲的去世后,她收到了一个装满古董的箱子。 这些古董价值不菲,但她认为母亲生前一直防备她,临终时却将这些财物交给了她。 参考文献:[1]黄擎.论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情境回旋叙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27(1):133-143152

0 阅读:55
陌上伊人笑

陌上伊人笑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