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说:——很佩服丰田最近的中国工程师负责制,把车型项目的决策权开

一苒说车啊 2025-04-22 10:47:41

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说:

——很佩服丰田最近的中国工程师负责制,把车型项目的决策权开发权真的放下了中国这边。他们作为相对保守的企业,能这么干魄力很大!

——但泛亚十几年前就这么干了,他本人十几年前就是“车型的全球总工”,拥有技术的决策权。

他们不想讲太多“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因为他们一直是这么做的。

很多年来,行业里的口口相传都说,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技术授权力度是合资体系中比较大,这些工程师的技术工作深度其实很深。通用在全球不同地区做研发,包括美国、欧洲、韩国、中国等技术中心,大家是平行的。

这是真的。因为猎头一直很喜欢挖泛亚的人。这是最真实的证明。

很多人说合资车企一直没有导入技术,没有培育产业链,没有培养工程师。这些动听的话,你要信就信吧:)

这其实是个常识问题。当你导入商品的本土化制造的时候,技术实际上就导入了。只是程度高低问题。有一些合资公司在本地化的技术工作更深度,有一些相对少一些。

但汽车包括任何制造业,一旦本土化,实际上技术渗透扩散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请几千个洋人来国内做制造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和项目管理吧?你不可能不向本地供应链企业下单并沟通技术标准和需求吧?不可能不在当地测试和验证吧?

前几十年的全球化黄金时代,实际上很大的技术转移就是从欧美转向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包括芯片产业、汽车产业、飞机产业、工程机械产业、家电产业等等。

中国大陆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受益者不只是我们。

中国台湾的芯片半导体产业和消费电子制造业,难道是从0自主研发起来的?一个农业为主的一穷二白的岛,这么牛逼?

韩国、泰国、新加坡甚至包括日本,都是这一大周期的受益者。

最开始,欧美先进的技术研发更多留在本地,他们觉得他们在外包制造,降低成本,享受利润。

但实际上技术扩散这东西挡不住的,这里渗透一些,那里偷师一点,再加上造就了很多东西自然就学会了。

人见过猪跑多了,自己就学会了跑。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现在其实美国这一轮折腾,一定程度就是在反思这个问题。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技术和制造”其实是孪生兄弟,互相之间是有促进作用的。外包制造久了,技术的土壤就流失了很多。

这也是像马斯克这样的创业者非常理解的。所以特斯拉和SpaceX很多年来,都坚持让工程师和工厂要靠的很近。

你不能只研究你想怎么造,你要知道他是怎么造出来的,最好是亲手造出来。

我写这么多不是帮谁背书和广告。只是想讲一些实话。因为立场正确的假话,长远来看也是有害于社会的。

现在互联网上讲话,立场远远比事实重要。这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在2015-2020年,我为特斯拉和新势力说了很多好话,当时人们怀疑和批判他们。我觉得他们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方向。

2016-2018,我为长城哈弗和魏、领克、吉利,讲了不少好话,他们当时明显在崛起,但大家相信合资不太相信他们。

2021年到现在,大型车企开始杀入电车,先是本土大车企,现在是合资。合资慢一些是必然的。但他们总体反应都很快,在中国的企业整体没有很慢的。

2024-2025年,之前一直讲电车的我,会想讲讲插混、混动和油车。因为电车已经相对很主流了。我们现在其实是对油车不太公平。全世界人民还是需要油车的,如果我们过于给油车小鞋子穿,最后付出代价的是我们。工厂不要逆着消费者的需求,还是要顺着。

0 阅读:4
一苒说车啊

一苒说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