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将军如果没有在1937年高台战役中牺牲,在1955年授衔时,能授什么军衔呢?
个人觉得:至少大将,而且排在粟裕之前,有可能元帅。
结合历史背景,我接下来进行分析
一、董振堂的资历与贡献
董振堂是1931年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率领1.7万西北军官兵加入红军,直接使中央红军兵力从约4万增至近6万,并带来大量武器弹药。
这一“带资入股”的贡献,被视为红军早期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其政治和军事意义重大。
在红军时期,董振堂担任红五军团军团长,与林彪(红一军团)、彭德怀(红三军团)并列为中央红军三大主力军团领导人。
就凭红军时期的资历,大家想一想,哪位大将能比得了?
他在长征中承担最艰巨的后卫任务,如湘江战役、金沙江阻击战,红五军团因此被称为“铁流后卫”,但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董振堂是红军时期极少数获得“红旗勋章”的将领之一(仅10人),而这一勋章被视为红军最高荣誉,甚至超过部分元帅的早期资历。
横向比较一下: 与董振堂同级别的军团长中,林彪、彭德怀授元帅,徐海东(红十五军团)授大将,萧克(红六军团)授上将。
董振堂的起义贡献和军事指挥能力高于徐海东,若存活至解放后,其军衔大概率在大将及以上。
二、授衔可能性的分析
董振堂在红军时期的地位与徐海东(大将第二)相当,而徐海东因伤病缺席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仍授大将,董振堂若未牺牲,凭借更完整的履历,排名肯定更靠前。
而红五军团作为三大主力之一,其军团长若参与后续战争并担任要职(如八路军师长、野战军副司令员),符合元帅标准中“红军主要部队创建者”的要求。
假设董振堂在抗战中担任八路军副师长(类比聂荣臻、徐向前),或在解放战争中领导西北野战军,其元帅资格将更加明确。
综合来看,董振堂若未牺牲,最低可授大将军衔,且排名靠前,可能仅次于粟裕。若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继续担任高级指挥职务(如野战军副司令员或兵团级领导),则有可能跻身元帅之列。
用户10xxx27
[大哭][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