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武汉一女教师,新婚后不久怀孕,不料,孩子刚出生,丈夫竟然脸色大变说“

平南 2025-04-25 12:58:00

1988年,武汉一女教师,新婚后不久怀孕,不料,孩子刚出生,丈夫竟然脸色大变说“我们分手吧”,随后扭头就走,再也没有回来!

1988年,29岁的小学语文老师邹翃燕挺着大肚子往医院赶。她摸着肚皮和未出世的孩子说话,嘴角挂着甜蜜的笑。

临产那天的产房格外漫长,邹翃燕抓着床单的手指节发白,汗水浸透了枕头。

十多个小时的阵痛后,婴儿的啼哭始终没响起,护士抱来的男婴浑身青紫,医生看了直摇头:"宫内窒息导致脑损伤,这孩子就算活下来,八成智力也会存在问题。"

产房外的长椅上,丈夫攥着缴费单的手直发抖,三千块的治疗费在当时能顶普通人大半年工资,他看着保温箱里插满管子的孩子,突然把单据揉成团扔进垃圾桶。

"咱们还年轻,还能再生。"男人撂下这句话就消失在医院走廊,再没回头看过这对母子。

邹翃燕抱着轻得像团棉花的儿子坐在医院台阶上,怀里的孩子不会哭也不会动,只有微弱的呼吸证明他还活着。

她把脸贴在孩子冰凉的小脸上,眼泪啪嗒啪嗒砸在蓝白条纹的襁褓上,护士长看不过去,塞给她半罐奶粉:"给孩子起个名吧,总得有个念想。"

"就叫丁丁,小名豆豆。"邹翃燕抹了把脸,把襁褓裹得更紧些,这个决定让她往后的日子像上了发条的陀螺,白天站在三尺讲台教"白日依山尽",晚上骑着二八自行车穿梭在三个兼职地点。

最艰难的时候,她同时给三家餐馆洗碗,手指泡得发白起皱,就为凑够儿子每周的针灸钱。

豆豆三个月大的那个深夜,邹翃燕跪在硬板床边换尿布,湿棉布刚扯下来,忽然听见小猫似的哼唧。

她愣了两秒钟,整个人扑到床头柜前翻出拨浪鼓,抖着手在儿子眼前晃,当豆豆的眼珠跟着红色鼓面转动时,这个倔强的母亲哭得比生孩子那天还凶。

康复科的老主任说得实在:"三到六岁是黄金期,过了这村可没这店。"邹翃燕把这话刻在骨头里。

每天天不亮就背着儿子挤公交,从武昌到汉口的儿童医院要转三趟车。

豆豆的右腿像根软面条,针灸时二十多根银针扎进皮肉,孩子哭得抽气,她就咬着嘴唇哼儿歌。

有回刮台风,公交停运,邹翃燕把雨衣裹在儿子身上,自己顶着暴雨蹬自行车,车轮在积水的巷子里打滑,娘俩摔进泥坑里。

五岁的豆豆突然伸出能动弹的左手,给妈妈擦脸上的泥水,那一刻,邹翃燕觉得这些年受的苦都值了。

上小学那天,豆豆的书包格外鼓囊,里面塞着矫正鞋垫和按摩球。

班主任看着孩子歪歪扭扭的走路姿势直皱眉,邹翃燕赔着笑脸说了半小时好话。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豆豆举着百分试卷往家跑,摔在雪地里半天爬不起来,邹翃燕远远看着,硬是站在原地等儿子自己爬起来。

2011年夏天,邹翃燕正在批改作业,手机突然嗡嗡震起来,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豆豆在电话那头哽咽:"妈,我考上北大了!"

这个总拿奖学金的孩子后来去了哈佛,当年说他活不过百天的医生,在同学会上看到新闻直拍大腿。

如今在武大校园里,总能看到个精神头十足的老太太,她腰杆挺得笔直,跟谁说话都带着笑。

要是碰上下雨天,准会提醒路过的学生:"走路当心滑,我儿子以前在这摔过跟头。"

认识她的人都说,邹老师这辈子就服过两次软,一次是生孩子疼得求医生打麻药,另一次是求校长别把儿子从重点班调走。

豆豆在哈佛的毕业典礼上,捧着自己设计的人工智能模型说:"我妈当年教我认颜色,现在我在教计算机认世界。"

他们母子二人的事情被更多人知道后,有记者追着邹翃燕问育儿经,老太太摆摆手:"哪有什么诀窍,就是当妈的不能比孩子先倒下。"

长江水年复一年流过武汉码头,当年那个被断言活不成的婴儿,如今带着团队在硅谷搞科研。

母爱的伟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他们的举动和成功让更多同样经历的家庭有了希望。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从脑瘫患儿到哈佛研究生 单亲妈妈创造母爱奇迹

0 阅读:62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