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西安,一位52岁女士,在儿童医院门口举着牌子,内容写着:治疗期间若遇到困难

暮江吟声 2025-04-24 14:23:50

泪目!西安,一位52岁女士,在儿童医院门口举着牌子,内容写着:治疗期间若遇到困难,可以无偿提供吃住,不料!这位很多人都觉得是骗子的人,截止2024年,已帮助超过了2100个家庭! 西安市儿童医院门口,寒风一吹,人都缩着脖子走路。 可有个中年女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棉衣,举着一块白板,上头歪歪斜斜写着:“看病期间有困难,免费提供吃住。” 不少人扫一眼就躲远了,认定是骗子,“又来一个装好人的。”有人撇嘴走开。 可这一站,就是七年,板子没换,字迹退色,背后,是一家叫“心羽家园”的地方,是免费住的地方,也是活命的希望。 2017年,常向阳路过医院走廊,看见一个外地老人睡地上。 老头身下是塑料布,脸朝墙,一动不动,旁边放着输液瓶和吃了一半的馒头。 问起来,老人说没钱住旅馆,孩子住院,床都租不起。 他说:“下辈子再有钱,就给孩子住上个床”,一句话,把常向阳心扎透了。 家里人全不同意,父亲常建锡,干过民政扶贫,第一反应是:“你扛不起这事。” 她偏不听,直接把多年积蓄砸进去,开始找房。 半年后,200平米民宅租下来,三间卧室改成宿舍,阳台装了晾衣杆,客厅铺上泡沫地垫。 名字叫“心羽家园”,愿病重的孩子心灵长出翅膀。 第一年日子惨,房东催租,邻居投诉,捐赠一个没有,全靠自掏腰包。 有人看她每天医院门口举牌子,说是骗孩子器官的,她不解释,冷了就抱着牌子取暖,饿了啃冷馍。一句话:“我不躲,我不跑。” “骗”着骗着,越来越多人真来了。 西北各地来的白血病、脑瘫、血小板减少患儿家属找上门,带着纸箱、输液架、小马扎挤进屋里。 最多时候,屋里塞了七十多人,锅里煮三锅粥都不够喝。 客厅变成儿童乐园,床下藏药瓶,阳台挂尿布,厨房灶台永远有锅在冒气。 常向阳自己睡捡来的旧沙发,沙发弹簧断了,她拿铁丝绑。 卫生纸剪成两半用,擦手后再晾干留着擦桌子,可孩子床垫不能将就,必须换新的,被褥必须杀菌。“我省可以,孩子不行。” 钱是最难的坎,一个月三万支出,一开始靠常向阳撑。 后来有人知道她事儿了,开始有人捐大米,送蔬菜。 她每天凌晨四点去批发市场捡烂菜叶,能煮的都捡回来洗。 饭菜保温箱,是餐饮店关门时送的剩饭,她再热一遍,分给孩子们。 家长说这里是“命里的一根绳”,能住这儿,就能把每月节省下的三千住宿费,全用在治疗上,孩子多撑一天,治疗就多一线可能。 但怀疑从未停止,2023年,一个大V博主“张易”想揭骗局。 他带着摄像头进屋,踩着孩子玩具差点摔倒。 厨房挤满家属,灶台上炖着骨头汤,卧室里父母轮流给孩子挂盐水。 他没录完就哭了,说:“这地方假的?那真没地方是真的了。” 视频一出,全网震了,留言上万条,快递堆满门口,有人捐钱,有人送新床垫,还有企业愿意资助房租。 常向阳却把门关了。她说:“我不要靠苦难发财。” 把门关三天,家长在外头等,常向阳最后出来,继续举牌,牌子没换,字还是那句老话:“困难家庭,可无偿提供吃住。” 到2024年,已有2100多个家庭来过心羽家园,有的住几天,有的住两年半。 重病孩子在这儿过生日,家长轮流做蛋糕,有个康复的白血病男孩出院前说:“常妈妈救了我。”他妈发誓将来开个免费晚托班,把这份恩接着传下去。 有的孩子没撑到出院,但最后一顿饭是在这儿吃的,死也不是孤零零的。 常向阳获评“中国好人”,有媒体要采访,她拒绝:“我做的事,不需要鼓掌。” 只说了一句话:“我愿意一直‘骗’下去。只要他们信任我,我就得靠得住。” 她的名字,写在西安这座城市里。 不是路牌上,不是奖章上,是孩子嘴里的“常妈妈”。 “让孩子感受到西安的温暖,就是我的心愿。” 这不是慈善项目,这是一个人撕开生活的口子,硬撑出来的光。 这一光,不耀眼,也不喧哗,但够照亮一屋子的绝望。 参考资料: 陕西日报,《心羽家园的“常妈妈”——常向阳》,2023年12月专访整理稿。

0 阅读:111

评论列表

家若o∩_∩o爹哋

家若o∩_∩o爹哋

2
2025-04-24 23:16

有的人只是想,你是真的做到了[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暮江吟声

暮江吟声

暮江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