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松赞干布忽然给文成公主一把柳枝:“公主,送你了!”文成公主一愣,还是接过了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29 17:05:38

一日,松赞干布忽然给文成公主一把柳枝:“公主,送你了!”文成公主一愣,还是接过了柳枝:“赞普,在大唐,柳枝不能随便送人。”谁知,松赞干布说:“我知道,我就是让你回大唐长安。”

在唐朝,时人会在送别亲人之际,折下柳枝赠与。有人说“柳”与“留”同音,应该是依依不舍,想让对方留下的意思。

但更有一种含义:柳树折下一枝,随便往地上一插就能活,赠送者希望离开故乡的人,像柳枝一样,尽快适应他乡的环境,随遇而安,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

如今,身为丈夫的松赞干布竟然想让妻子离开他,这又是为什么?

文成公主顿时不解又伤心,她作为唐朝皇族宗室女,肩负着两国和平目的远嫁到吐蕃,在吐蕃生活期间,作为赞蒙她尽心尽力为吐蕃百姓传授文化,教授技术,普及医学;

作为妻子,她与松赞干布相敬如宾,夫妇和顺。为什么送她走呢?

松赞干布看着妻子伤心的脸,急忙解释:“我与公主做夫妇近9年,公主为吐蕃做出的事值得赞颂,我吐蕃会将你的功绩流传百年。可我比公主大了那么多岁,如今怕是活不了多久了,我想让公主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

文成公主急忙连声拒绝:“我是宗室女,父母不需要我的照顾,连送我和亲的皇帝都不在了,我嫁到吐蕃,赞普细心关照,百姓对我敬仰,这就是我的家乡,我哪里都不会去的。”

文成公主泪流满面道:“当年我来和亲之际,父亲曾亲手折下一枝柳,我将它种在这大昭寺的门前,如今,柳树已经长得如此繁茂,就像我一样,扎根在这里了。”

当年,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发展吐蕃,特地向唐太宗谴使,欲求娶一位大唐公主。唐太宗不愿与其和亲,拒绝了他。

松赞干布并不死心,带兵直逼松洲,称要么嫁公主要么率兵攻打唐朝。唐太宗无奈,又舍不得女儿,只好将宗室女儿封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虽不是真正的公主,但文成公主温柔贤淑,宽和聪慧,多才多艺。她不仅带来吐蕃急需的粮食作物,医学医术,还有佛经佛像,营造技术等促进了吐蕃各个方面的发展。

她本人还博学多识,善诗书礼乐,喜爱佛学。松赞干布本就向往文化繁盛的唐朝,有这样一位妻子,更是十分高兴。

他为文成公主修建大昭寺,后世的布达拉宫,已经历了天灾人祸的损伤,但仍有壁画文字,记录了松赞干布及吐蕃人民对文成公主的到来展现极为热情的欢迎。

文成公主看不惯吐蕃人将脸涂染成红色,松赞干布就下令百姓不再赭面。

松赞干布逐渐脱掉毡袍,换上丝绸衣物,自己也学习起大唐文化,还将吐蕃贵族子弟送到大唐学习诗书礼易。

松赞干布病重,深感自己时日无多,担心文成公主在自己死后无依无靠被人欺凌,想将她送回大唐,与亲人团聚。

文成公主拒绝了,她在吐蕃有了归属,为吐蕃百姓的生活做出努力,吐蕃一日比一日繁华安定,自己也扎根于这里。

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仍然独自一人在吐蕃,继续为吐蕃百姓付出心力,传承文化,促进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吐蕃百姓十分敬仰她。

680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百姓悲痛万分,唐朝派使臣前来吊唁。吐蕃为她建立纪念碑,后世也不忘年年祭祀。

从文成公主和亲开始,唐朝和吐蕃建立起200多年的友好往来,为两方的百姓及文化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文成公主和后来的金城公主这些和亲公主,不仅为国家做出巨大牺牲和伟大的贡献,也为自己创造独立自强的生活,减轻了远离亲人被迫和亲的痛苦。

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能只寄托与女子的牺牲,不该有更多的“和亲公主”再重蹈覆辙了。

0 阅读:64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